良品铺子(广发增强债券怎么样)

2022-06-25 17:26:08 证券 yurongpawn

良品铺子



本文目录一览:



▲这是灵兽第1175篇分享文章

从长期主义为核,解读良品铺子的高质量“密码”。

作者/东方

ID/lingshouke

经济新常态下的疫情多点散发、成本上涨、市场需求收紧,让几乎所有行业都在承压。

休闲零食也面临着“是先来活下来,还是先要质量”的灵魂拷问。

作为休闲零食企业的代表之一的良品铺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良品铺子总经理杨银芬在参加《良品铺子2021年度质量年报》发布会时表示:以企业之力,拉动产业链之能,推动休闲零食行业以品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15日发布的《良品铺子2021年度质量年报》(以下简称《报告》)则对此做出了进一步深度解读。

这份《报告》由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程虹牵头撰写,经过连续两年的持续跟踪研究,用3.5万字详细披露了良品铺子如何以质量创新驱动增长转型,也呈现了一条可行的行业变革之路。

《报告》展现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洞察良品铺子的高质量发展“密码”离不开三点——深化源头布局、供应链双向赋能、完善体系建设。

从最初一家30平米的小店,到现在的“高端零食”行业龙头,良品铺子着眼“长期主义”,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1

三产融合,产业模式新样本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可见,选对高质量的原材料,一道佳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虽是同一种原料,但因环境的不同,品质会有很大差异。

只有不同原料保证“因地制宜”,才能打造出高品质的“美味”,作为“制造型”零食企业的良品铺子来说,深谙此理。

“好食材造好食品。我们始终坚持‘金字塔尖选好料’,走进全球标志性原产地选好料,用心给消费者呈现更地道的口感。”杨银芬总经理在发布会上再次表示,高品质而多样化的原材料是产品品质的基础。所以,良品铺子将原材料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遍寻全球、共建基地与优中选优,设立起多重门槛,从源头打造全产业链品质升级。

2021质量年报发布会现场

比如,坚持从巴基斯坦、越南、澳洲等海外原产地精选坚果原料,2021年新引入了丹麦科汉森益生菌、丹麦进口芝士片、西非可可豆、印度尼西亚燕窝等优质原料;国内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地优中选优,以保证消费者最佳食用体验。

良品铺子的每一个品类背后,都聚集着其团队遍寻大江南北的故事,力求找到最优质原材料。它们来自的地区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产环境,或拥有悠久的种养殖历史。

比如其开发的“脆冬枣”产品,是良品铺子在走遍山东沾化、陕西大荔、山西临猗、河北黄骅等冬枣产区后,最终选择位于河北黄骅所产的冬枣作为原料。相较于山东、陕西的更适合鲜果口感的产品,河北黄骅所产的冬枣在被开发成“脆冬枣”之后,口感更加厚重、卓越,在不用添加除棕榈油外的任何辅料,就能呈现出来自优渥风土的至臻食材本味。

原料 脆冬枣

在此之后,良品铺子又陆续“锁定”燕山板栗、长白山红松、建平小米、富平柿饼、若羌灰枣、恩施马铃薯、莆田海带等20余种地理标志原料,覆盖了50余个SKU。

食材的高品优质最终在消费端接受检验。数据表明,良品铺子的高质量已经获得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良品铺子“顾客忠诚度净推荐值”接近80%,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高出快消品行业约3.5倍。

同年,良品铺子线下门店会员月均复购率继续保持高水平,超过30%,表明大量消费者基于产品品质一直是良品铺子的“回头客”。

值得关注的是,遍寻产地、优中选优只是良品铺子源头布局的第一步。

在种植端,为了确保产地能够稳定供给高品质原材料,良品铺子协同供应商建立了12个专供种养殖基地,为葵花籽、虾夷扇贝、天目山小核桃等产品,提供最优质的原料。

在生产加工端,来自于优质产地的原材料,还要经过进一步严格筛选。包括原材料的等级、品相、选用部位等,在每一批次的原料中挑选出品质更高的部分。

在销售端,良品铺子布局全渠道销售,即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已布局门店零售渠道、平台电商渠道、社交电商渠道、团购渠道、社区电商渠道及流通渠道。

通过对地域特色食材的挖掘,协同建立种养基地、生产、销售,良品铺子一方面筑牢了自身产品品质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共同发展,成为行业种、产、销三产融合模式的新样本。

2

双向赋能,启示产业变革

能够成为良品铺子枣产品的供应商,对王鹏来说既欣喜自豪又战战兢兢。

自豪的是加入行业强者圈层,而战战兢兢的是加入仅是起点,意味着未来供货将面对严苛的考核与管理制度。

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良品铺子产品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2021年,良品铺子从供应商引入、日常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验收质量管理等方面,持续优化标准与流程,加大监督力度,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据《灵兽》了解,在良品铺子供应商中,有166家供应商位居主营产品细分领域的国内TOP5,占全部供应商数量的63.60%。

截至2021年,良品铺子核心供应商从事食品加工的平均时间达23.7年,是中国企业平均年龄3.9年的6.08倍。

2021年,良品铺子优化了基于产品品质的更为严格的供应商绩效考核制度。即,每季度都会对供应商进行复审与等级调整,等级较低的供应商会面临更高频率的巡检、飞行检查,同时会面临暂停供货、停产整顿甚至是终止合作的风险。

基于质量绩效考核制度, 2021年有1家供应商因为内检未达到良品铺子制定的质量标准而退出。良品铺子不断强化对不符合良品铺子标准供应商的淘汰。

严格的考核与管理制度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双向赋能,激发出行业共同成长的生命力,从而驱动品质突破,引领产业变革。

东北红松生产车间

2021年,良品铺子共对供应商进行24次线上培训,覆盖4132人次。

王鹏表示,“在良品铺子这里,我们不只是生产力,也是研发力。”

“目前,良品铺子排名前列的24家供应商,均设立了专业研发机构,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在我们的带动下,整个供应链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硕果累累。2021年,良品铺子全渠道推出565款新品,平均每月推出新品47款。”杨银芬表示。

《灵兽》了解,良品铺子全部供应商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1581人,同比增加12.37%,占供应链全部员工的3.95%。通过与供应商的协同研发,2021年良品铺子共推出86款自主研发产品,其中7款为专利产品,6款为行业首发,创新了“无蔗糖果味棒棒系列”、“养生丸系列”和“滋补甜品系列”等多个新品类。

良品铺子与供应商的良性共生关系,也为行业带来了启示。

长期以来被外界认为是质量保障阻碍的“代工+品牌”经营模式,或许可以转化为产业实现创新与质变跃迁的破局利器。

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程虹教授表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靠先进技术,也需要经验传承,尤其是食品这一传统行业。持续总结代表性企业的成功经验,既是企业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质量的实践和探索,也是其作为质量先行者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发展成功模式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3

数字化管理,商学院里的标杆企业

据《报告》内容显示,2021年,良品铺子共接受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1780批次的抽样检测,较上年增加47.47%,合格率达99.9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

支撑起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良品铺子已建立起并不断优化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

除了依托大数据中台建立起的商品质量动态拉闸机制,良品铺子也与供应链联动采取精益管理模式。

《报告》内容显示,2021年,良品铺子继续加大产品检验力度:制定并优化了965份产品验收标准书,实现了1555个SKU的产品全覆盖。

而管理这样一条多品类、纵贯全球的供应链以及线下近3000家门店,难度着实不小。良品铺子之所以能游刃有余,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助力。

事实上,早在2008年,良品铺子就投入千万级资金开展数字化项目,从门店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到如今实现全渠道数字化运营,一直在数字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数字化系统 出货流转

2012年的电商转型中,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尝试扩充销售渠道,良品铺子获得大量优质会员并进一步丰富了渠道业态。

2014年良品铺子斥资过亿元与IBM合作,在销售模块上线进出货系统、库存系统、财务系统等,做到库容数量、出货流转、拣选步骤全程数字化,实现从平台、公司、仓库、区域到各个快递发货的数据贯通。

在数据打通、系统升级后,良品铺子又将原本独立的线上、线下供应链进行合并,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库存共享。

2021年,良品铺子的数字化管理,扩充了现有大数据的体量和类型,沉淀整合形成更成熟的数字中台系统,能够支持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数据实时的查询与分析,以数字化实现消费者体验改善和产品风险预警。

不难发现,良品铺子在业内表现出的强劲生命力,不仅在于对零食业态的研究,也离不开长久以来对技术的投入。

而正是得益于强大的数字化实力,良品铺子才能对业务进行高质量赋能。

一路走来,良品铺子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在不少商学院的案例研究中是极具亮点的部分,特别是其对数字化中台建设的看重与投入。

传统零售起家,但却颇具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因,特别是近年来花大力气建设的业务和数字中台,支持几十个渠道的不同活动,帮助良品铺子真正做到数据驱动的全场景营销。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的毛基业教授表示:“商学院的案例必须具备启发性、前沿性、领先性,能够成为行业的最佳实践。而良品铺子从数字化转型上来讲,非常有代表性,可以说做到了全球最佳实践,是个标杆企业。”

4

匠心思考,静水流深

一个企业要实现自主独立,就必须加大对研发、品牌、供应链建设的耐心,而这些维度,没有一样可以速成,都必是“长期主义”的结果。

从迪士尼、可口可乐,到亚马逊、谷歌,再到山姆会员店,那些穿越周期的品牌背后都至少有二三十年的坚守,才能在一个行业里形成不可动摇的竞争力。

“25年来,我们花了21年做到第一个100万会员。第二个100万会员用了三年。第三个、第四个100万会员,都只花了几个月。”山姆会员店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曾如此表示道。

换句话说,若没有这份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又怎会换来会员对山姆的信任,以及所实现的爆发式增长。

当然,大家都知道长期主义很重要,但坚持却很难。

特别是休闲零食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规模巨大、竞争激烈、品牌分散的状态。在这个领域,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非常高,要做出口碑和特点、成为行业领军品牌更是难上加难。

而良品铺子能稳坐行业龙头交椅,成为行业标杆,这其中也离不开上文中所提及的三点“密码”。很多实际业务动作上也都是在为“长期主义”的核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质为基石,修建自身的“护城河”。

消费者在良品铺子门店选购

作为良品铺子的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也曾点评良品铺子的发展模式,将一个互联网零售品牌能做到行业第一、基业长青的真理就是“控货、控店、控心智”,而良品铺子在这三方面均成功实现了全面的掌控。

对良品铺子而言,背后一个核心的坚持,就是以高品质的商品为商业之本。

休闲零食行业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以来,营业收入连续保持20%增长的良品铺子,到了一个迭代新节点。2019年初,良品铺子确定聚焦“高端零食”,并作为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之后,到2021年公司营收达到了93.24亿元,同比增长18.11%,近五年营收翻番,冲击百亿门槛。

当大家越深入了解该企业,也就会越明白“高端零食”这四个字背后的实质,其实是该企业自我管理与约束的升级,更是对“品质第一,其它第二”的初心坚守。

静水流深,良品铺子正以质量为切入点,走一条企业驱动行业,并带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灵兽传媒分享作品)




广发增强债券怎么样

​这是第四篇债券基金测评文章,是结合实战的一篇文章,也是第95篇分享文章。

01 引言

春节后支付宝上朋友还回来几万块钱,愚夫顺手买了两只晨星三年/五年五星评级的激进债券基金,当时自认为买的是优秀的债券基金,最近发现这两只基金的收益相差还是蛮大的,一只基金亏损,一只基金盈利3.3%。愚夫复盘两只基金,持仓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也反映了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看法。

愚夫买的两只激进债券基金:广发聚鑫债券C(基金经理 张芊)和易方达安心回报A(基金经理 张清华)。


02 两只基金对比分析

1、仓位对比

易方达安心回报A的股票仓位进行少量的降低,但债券杠杆高。广发聚鑫债券C股票仓位基本保持在20%的上限运作,债券的杠杆低。这里反映了两个基金经理不同的操作思路:

1)基金经理张清华日常债券杠杆用得比较足,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上的杠杆,使用杠杆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2)广发张芊日常很少使用债券杠杆,20%的股票仓位基本都用足了。

这次由于预期中的利率进一步下降没有到来,债市出现了连续的下跌导致了易方达安心回报收益下降,这段时间出现了负收益。

2、持股对比

3、持债对比

二者持有债券类型差别比较大,其中广发聚鑫债券持有企业短期融资券比较高,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今年可转债行情比较好,易方达安心回报持有可转债达50%以上,但没有体现在收益上,这点不知是什么原因。

广发聚鑫一季度股票配置主要三个方向:科技、消费、基建,基本抓住了三个热点方向。易方达安心回报配置更分散,金融地产、医药、科技与可选消费,没有完全踏准市场热点。

4、风险收益对比

从两只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来看,易方达安心回报最大回撤-6.40%高于广发聚鑫债券的-4.29%,近1年回撤收益比:易方达安心回报为1.7远远小于广发聚鑫债券的4.97。

5、整体业绩对比

1)近5年业绩对比

今年以来、近6月、近1年、近2年、近3年,广发聚鑫债券超越易方达安心回报较多,近5年业绩一方啊安心回报高2个点。

2)年度业绩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到,从2015年以来,按照年为单位对比,除了2017年之外,广发聚鑫收益都高于易方达安心回报。

从近3年来看,易方达安心回报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在最新的晨星三年评级从五星滑落为四星了。同时针对张清华管理的其他基金,收益相对也在下滑。


03 部分债券基金对比

1、一共选取了8只债券基金进行初步分析,其中前5只基金为激进债券基金,后3只基金为纯债基金。

2、其中易方达双债增强基金表现非常优秀,近3年、近2年、近1年、近6个月和今年以来表现优于广发聚鑫债券。易方达双债增强股票仓位非常低,长期不高于5%左右的股票配置,部分数据见下表,这只基金的详细分析下次再展开。

3、招商产业债、鹏华产业债和鹏华丰禄三只纯债基金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风险更小。


04 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基金连续下行,主要因素还是对央行表态不会大水漫灌的一个回应,但更是前期快速上涨的一个回吐。

同样的,愚夫虽然对基金有比较多的分析,但还是买到了表现不佳的基金,这也说明了基金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更反映了基金经理管理上的一些偏差,也许是因为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太大或者其他原因。因此,定期的基金复盘还是非常有必要。

投资有风险,买基需谨慎!




良品铺子是哪里的品牌

雷帝网 乐天 3月29日报道

高端零食企业良品铺子今日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78.94亿元,同比增长2.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0.95%。

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源自第四季度良好表现。第四季度营收23.64亿元,同比增长4.83%;归母净利润7993.1万,同比增长208.2%。总体来看,2020年良品铺子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截至2020年末,公司线下门店2701家,净增长285家,分布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华东和华南区快速扩张,销售增幅同比增长17.1%、20.79%。

在线上平台,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和大单品打造及“站外种草,站内整合营销”策略,实现营收40.01亿元,同比增长8.35%。天猫旗舰店客单价同比增长8%,京东自营店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95%。

面对短视频及直播电商兴起,全面开启直播内容营销,天猫、京东二大平台实现直播销售额2.5亿元;同时组建社交电商团队,加速布局抖音、快手等渠道,构建了一系列账号矩阵、达人主播资源及自播主播矩阵,2020年公司社交电商全渠道营业收入1.23亿元。

2020年,良品铺子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用户的细分需求为导向重构产品矩阵。其中,儿童零食子品牌良品小食仙全年全渠道营业收入2.23亿元,销售净利润2,540.98万元,健身代餐子品牌良品飞扬全年全渠道营业收入0.88亿元,打造出芝麻夹心海苔、小兔山楂棒、益生菌酸奶豆、蛋白代餐奶昔等爆款产品。

截至2020年末,公司全渠道拥有13大品类1256个SKU,全渠道终端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SKU275个,其中新品SKU38个。

良品铺子董事会决定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7元(含税),占公司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0%。
———————————————

雷帝触网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为头条签约作者,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良品铺子官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价值星球Planet,

两年关店335家。

原本2019年提出“5年内线下开万店计划”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松鼠”)显然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5月9日,三只松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过去门店规模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为此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下一步将着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关店,三只松鼠缩减了单品数量、砍掉了三个子品牌,这些动作显然不是简简单单疫情冲击可以解释的。

像竞争对手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铺子”),门店扩张的步伐就没有因为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停止。最新财报显示,良品铺子线下门店已经突破3000家。

不过,良品铺子自身也面临的问题并不比三只松鼠少,同样是2019年,良品铺子开始走高端化路线,但频频因为食品质量被市场诟病,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良品铺子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资本市场上,两者都遭遇了大股东减持,导致股价持续走低,市值均不足百亿。在休闲零食这个赛道里,过去风光无限的网红品牌似乎都不太好过。

难兄难弟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三只松鼠营收30.89亿元,同比下滑15.8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滑48.75%。2021年全年,三只松鼠营收下滑0.24%至97.7亿元。这是自2019年以来,三只松鼠连续两年营收不足百亿元。

良品铺子营收虽然继续增长,但利润反而仍在下滑。在2021年,良品铺子的营收为93.2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8.11%。但其全年净利润为2.82亿元,同比下滑18.06%。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一季度依然延续,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9.42亿元,同比增长14.30%。但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306.11万元,同比下滑了8.86%。

两家头部网红零食这样的业绩表现让其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难兄难弟”。

三只松鼠股价从2020年5月最高的90.83元一路下滑到目前的20多元,市值蒸发超70%,股民惊呼“三只松鼠跌得只剩下一只松鼠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良品铺子股价从86.74元跌到目前的23元,不仅跌幅和三只松鼠相近,两者目前的市值均已不足100亿元。

三只松鼠VS良品铺子股价走势 图源@Wind

股价低迷,除了业绩上不尽如人意,大股东减持也是重要因素。4月29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计划减持不超过2406万股公司股份,对应总股本6%。

事实上,2020年7月,三只松鼠解禁期还没到,IDG和今日资本就先后公布了减持计划。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IDG累计减持了1869.86万股;Gao Zheng在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累计减持了1295.66万股,退出了十大股东行列;今日资本累计减持也超过1035万股。

IDG资本和今日资本累计从三只松鼠身上套现了大约21.46亿元。

大股东减持同样发生在良品铺子身上,今年业绩公布后,良品铺子公告股东高瓴资本完成了减持计划。本次减持90万股,这已经是高瓴第六次减持良品铺子。Wind统计显示,良品铺子上市一年,限售股解禁后,2021年4月至今,在公司股价32-51元股价区间,高瓴累计减持良品铺子1668.83万股,持股比例从11.67%下降至7.51%,保守估计,高瓴累计套现超6亿元。

殊途同归

别看现在两家网红零食品牌“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的发展路径并不相同,但在策略上都殊途同归地选择了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初代网红”食品品牌公司。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同时花重金来做品牌推广。这一模式在当时乘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公司成立第一年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双十一当天,淘宝天猫日销售额近766万,成为坚果品类销售冠军,品牌从此一炮而红。

图源@三只松鼠财报

由于赶上了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风口,三只松鼠连续4年取得了坚果类零食销售第一名。

打出知名度后,三只松鼠有了线下开店的想法。2016年9月,三只松鼠在安徽芜湖开了第一家线下店,取名三只松鼠投食店。开业一个月销售额240万,客单价80元。

值得深思的是,公司创始人章燎原对线下店的态度有些“奇怪”,他曾公开称:“我们欢迎你到这里来玩、来吃、来喝,甚至来调戏松鼠都可以,但是我们不建议你在这里买产品,我觉得买产品上天猫店就行了,没必要跑到店里来买。”

2017年,章燎原以“品质感不到位”为由,将当时营收最高的苏州店砸了。在砸店现场,章燎原毫不避讳地表示,“我就是作秀。”

砸店事件后,章燎原还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对传统线下门店的模式不屑一顾,“传统临街的零食店铺以前花几十年打造的系统,在我眼中一文不值,开临街店铺、小店卖零食的时代即将过去。”言下之意,线上才是零食的未来。

仅仅两年之后,三只松鼠的策略就变了,公司宣称要在2025年新开1万家线下店。公开资料显示,到2020年底,公司投食店、联盟小店数量共计1043家,相对于2018年的53家线下体验店,增长近19倍。

截至2021年底,三只松鼠直营门店有140家,营收达8.18亿元;加盟店累计925家,带来的营收达7.49亿元。

可以看到,直营店虽然数量远少于加盟店,但营收却与加盟店几乎相同。相比于直营模式,加盟店对于品牌方来说不仅投入低,而且还能带来加盟费收入,是很多连锁经营品牌高速扩张时的选择。

图源@三只松鼠财报

但加盟店考验品牌方渠道管理能力,加盟商自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参差不齐,一旦经营不善,资金链脆弱的加盟商就会首先选择关店。在三只松鼠近两年关闭的店中,多数为加盟店。

疫情之下的两年,与其说是大环境导致线下消费疲软,公司不得已关店,不如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三只松鼠的战略的摇摆不定。

可能,让三只松鼠创始人改变对线下店看法的是良品铺子近几年的发展。良品铺子成立于2006年,最早从线下门店起家,希望“把全世界零食搬到家门口”。良品铺子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也是搭上了坚果和新零售的快车,而其与三只松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是良品铺子一直是线上线下同步走的渠道策略。

2021年,良品铺子的线上营收49.5亿元,占比为53.13%,线下营收43.7亿元,占比为46.87%。截至一季度末,良品铺子线下门店已增至3007家,较上年度末净增长33家。

与三只松鼠一样,良品铺子战略上也进行过转型。巧合的是,同样在三只松鼠提出“万店计划”的2019年,良品铺子宣布开始走高端化路线。

但为了维持品牌定位,把全世界零食尽可能多地搬到客户面前,良品铺子一直在扩大自己的零食品类。上千种品类,每一个单品都要跑通上下游供应链,因此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

但代工的缺点非常明显,一方面,各大零食品牌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也让品牌难以形成消费者粘度。另一方面则在于品牌很难在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

2021年3月时,有消费者发现在良品铺子购买的鸡肉肠中吃虫子,此事在当时冲上℡☎联系:博热搜榜。

定位高端的良品铺子,价格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质量还不能保证“良品”,显然对于品牌的伤害巨大。

狭路相逢

零食行业从业者向价值星球表示,零食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一般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往往有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但零食行业由于品类繁多,从业门槛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参与者很多,龙头企业往往已经是非常细分的领域才会出现,比如瓜子类的恰恰食品、凤爪类的有友食品、卤味类的绝味鸭脖。

从2010到2019年,我国休闲零食行业前五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增反降,2019年仅为 24.6%。同期前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虽然从32.5%上升到了36.3%,但十年才涨了3个百分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20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前五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由24.6%下降至23.0%。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打响品牌,烧钱做广告、请明星代言成为很多头部企业的选择。

网红零食请明星代言费用不菲。图源@良品铺子官网

在2021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高达20.7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幅度将近21%;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就超过了6.83亿元。良品铺子2021年的销售费用为16.72亿元,同比增长29.83%;今年一季度为5.38亿元,上涨幅度为13.98%。

一降再降的售价,和持续攀高的营销费用,也都是导致品牌们净利润不涨反降的主要原因。在2021年,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的净利率仅为4%和3%。

面临相似困境的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这次盯上了细分市场。2020年5月,良品铺子联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随后便上线主营儿童食品的子品牌小食仙。

团体标准推出意味着儿童零食赛道走进爆发阶段。一个月内三只松鼠也推出了针对儿童的零食品牌“小鹿蓝蓝”。

业内人士认为,儿童零食对品控、食品安全和研发创新的要求更高,只有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机能、消化系统、饮食结构等进行研究,对原材料进行不断的实验和调配,才能做出孩子喜欢吃、适合吃的零食。

但目前,两家企业还是重营销轻研发,2021年,三只松鼠的研发费用仅有0.58亿元,销售费用20.72亿是研发费用的36倍。良品铺子方面,研发费用0.4亿,销售费用16.72亿,销售费用也达到研发费用的42倍。

另外,儿童零食和其他零食市场一样,也是一条拥挤的赛道,同为“网红”的百草味推出“童安安小朋友”;喜茶、奈雪、海底捞、西贝等品牌也纷纷入场,推出爆米花、冻干酸奶块、锅巴、炒米、牛肉干、坚果棒等零食产品;另外还有儿童乳制品领域的细分龙头妙可蓝多。

归根究底,整个零食市场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大众对于新口味的不断追求,让后来者看到机会,也让现有玩家感到压力,如果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不能找准定位,及时求变,恐怕被消费者遗忘,成为“过气网红”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三只松鼠首家线下店盈利怎样?我们帮你看了看》,联商网《良品铺子一季报:门店突破3000家,布局儿童零食专卖店》,《市值蒸发270亿,关店300家,三只松鼠还能跑赢良品铺子吗?》,财经杂志《股价跌跌不休,资本持续跑路,三只松鼠怎么了?》,观察者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良品铺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良品铺子、广发增强债券怎么样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