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流交易吧。因为期末存货没售出,未实现内部损益为1500-1200=300,甲在确认乙的净利时要将这部分扣除。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是一个经济专有词汇 (英文: unrealized gains or losses),关于内部交易损益,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我国仅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进行了会计规范,并且将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全部调整合并净利润。
这是指尚未完成或结算的公司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潜在利润或亏损。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公司的不同部门或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中。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从会计角度看,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代表了尚未反映在公司财务报表上的潜在利润或亏损。
就是母子公司存在内部交易,而且是固定资产的,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就是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一旦提了折旧就变成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了。不知道你对合并报表熟悉不熟悉,不熟悉的话这样不好给你讲明白。
未实现内部交易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还未卖出集团外的内部交易,对整个集团而言并没有产生损益,所以需要把的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抵消。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意思是: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当它们之间发生存货销售业务时,销售公司的账上确认销售利润或损失。对于采用权益法或者是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时候,是会存在母公司将商品销售给子公司或是子公司将商品销售给母公司的会计处理的,对于这种交易,就是内部交易。
因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在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是按其账面价值计算的。所以需要按照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对于固定资产,需要按取得时公允价值进行折旧,这样计入费用部分也就增加了,相应的净利润也就减少了。
这两道都是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然后区别就是选择题是因为甲的原因造成的(投资方造成的原因),而第2题是B公司造成的(被投资方造成的原因),因此两者原因不同,所以处理也不同。1)我们从整体角度看,我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爸有100元和总价值两元的两个鸡蛋,你有10元。
因为净经营性营运资本=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不存在折旧与摊销。而非流动资产原值=资产净值+折旧与摊销+残值,净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总增加=净经营性长期资产的净增加+折旧与摊销。
1、总结来说,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内部交易调整,旨在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真实反映所有相关方的经济利益。通过理解这些调整,会计专业人士可以更精准地处理复杂的财务状况,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2、实际上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的乙公司净资产是不受影响的,应该影响的是存货,所以合并报表中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还回来,将存货抵消。
3、完全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不需要消除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资金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
交易性金融资产( trading securities)是指企业打算通过积极管理和交易以获取利润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企业通常会频繁买卖这类证券以期在短期价格变化中获取利润。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7×12-170.4=36(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出售时的公允价值-初始入账金额-+公允价值变动余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2 贷:银行存款102 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15元。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2010年1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15元。
这个权益法下的长投那个利润份额调整啊,要把那个交易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公允价值来算。也就是说,300万元的无形资产,400万元是公允价值,10年,也就是要多摊销10万一年。首先肯定是要排出A的,因为9/10就是说把后面9的一次给算了,这个是不正确的。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践净利润或净亏损权益法下,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践净利润或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根据自己在被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价额的变动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目价值。
万为什么是调增——这是折旧差额。对华联公司来说,该资产成本为500万,不是800万,对于这300万产生的折旧,予以剔除。
调整未销售出去的:是指在投资企业投资后,与被投资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如果存货没有全部对外销售,在期末就会存在未实现利润,这时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是就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减这部分期末的未实现利润。日后未销售出去的,仍然没有对外销售时,不需要调整,实现对外销售时,调整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