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则计划投资小于计划储蓄,而这时的实际投资已经包含非意愿(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因为实际投资是一种事后的核算,因而实际投资才会等于实际储蓄。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知道收入Y=C+S=C+I,由于您给出的已知条件“表达式c=200+0.75y,计划投资等于300”。所以Y=200+0.75Y+300,解得 Y=2000,所以均衡收入是2000元。另外解得C=1700元,S=300元。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Y=C+I。
均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为y=c+i+g。根据宏观经济学内容,均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为y=c+i+g,Y是真实GDP即均衡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
问题1:为何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就表明投资大于储蓄,供不应求的?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只能被用作两个部分:消费储蓄(投资)。
收入的组合点都能使得投资等于储蓄,即投资小于储蓄。
投资大于储蓄,IS经济不均衡,因为均衡时S=I 。具体解释如下图:IS,就是图形左边,对应Y2。此时,产品供不应求,均衡量是Y0,所以存货缩减,价格上升,增雇工人,Y上升,并使S上升,最终I=S。
解释如下:投资只是事后核算时相逢:因为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则计划投资小于计划储蓄,而这时的实际投资已经包含非意愿(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因为实际投资是一种事后的核算,因而实际投资才会等于实际储蓄。
根据IS-LM模型,当LM线不变,投资大于储蓄,说明当存款储蓄率不变时,贷款利率下降,社会投资意愿加强,导致均衡利率下降 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这里指投资需求。需求可以大于供给。有人肯定会说拿出一部分消费转向投资,使投资>储蓄。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国民收入只有消费+储蓄(两部门)。所以储蓄也是扣除消费的那部分。不必考虑过程。所以投资只能消耗现有的储蓄。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在书本的383页 图13-1(b),在点B时,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包括消费加投资)时,非计划存货为零。
2、【答案】:错误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计划投资的数量取决于投资主体的意愿,所以并不必然为零。
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投资和非意愿投资并不是都必然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而计划存货投资则不为零。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投资和非意愿投资并不是都必然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而计划存货投资则不为零。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关键元素之一。通过精心选择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投资产品,投资者可以在风险和回报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
2、分散投资:投资不同行业、股票市值、估值和风险程度的股票,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一般而言,建议将资金分散投资至少5~10只不同类型的股票。考虑行业分布:将资金分配到不同行业的股票,以在不同环境下获得平均收益。
3、分散投资组合。确保你投资的所有资产不仅仅只是在一种资产中,这样有助于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并选择各种类别的资产,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了解市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