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具体来看,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经济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依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缺乏后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
2、发展趋势:经济上由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度的趋势,政治上由封建皇权统治向民主法治过度的趋势。
3、其次,中国经济呈现出稳定可持续的趋势。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愈加注重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加大对环境、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和支持,以及推进消费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等。
4、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宏观政策稳中有进,进中有调。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但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稳住杠杆。
5、.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知识体系:①外商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
6、中国人民要独立,就必须有抵御外敌入侵的独立武装,而武装的基础就是经济,所以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次探索。
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2、第一阶段:艰难起步。时间: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后)原因: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3、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阶段特征: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可分为1979~1991年、1992~2002年、2003年至今三个小阶段[3]。这种“两个大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的分期,基本上反映了新中国60年经历的几个比较大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政治领域和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