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地域的关系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动。西高东低的地势,相对而言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多种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多样化,从而使得物种出现多样化的特点。
2、地形复杂多样,有利多种产业和经营。4东部连成一片的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有利农业。5丘陵山地多资源。(矿产,旅游)6海岸曲折有利航运。不利:山区大,平原面积小,耕地少。高寒气候不利经济发展。
3、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动。西高东低的地势,相对而言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多种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多样化,从而使得物种出现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的地理优势条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沿海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这也促进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运输的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跨度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具有多种物种生存的条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比如,我国自然灾害很多,南方歉收,北方就有可能丰收。
1、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此外,在税收、投资、外汇、金融等方面给予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第三阶段是促进协调发展时期(1999年—现在)。
2、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3、那么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什么呢?繁荣期。这个时期经济和通货膨胀加速上升。企业的盈利水平高速上升。大宗商品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衰退期。经济高峰之后必然会迎来衰退。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变慢。
4、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5、繁荣阶段,繁荣阶段经济一片大好,企业产能扩张,不断投入更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进一步的推高产能。另外一方面,流动资本充足,出现大量的投机活动。表现为通货膨胀,库存堆积等。
中国海岸线较长,有利于对外沟通交流和海洋渔业的发展。
首先是面积,我国国土面积具有96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面积广大可按各种因素划分不同的产业:我国北方主要是农业为主;南方主要是农业和制造业为主;西北和青藏地区则与第二产业为主。
我国地理位置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很利于作物生长,人类生存。我国的海岸线特别长,东部几乎都沿海,这样我国的领海范围就大,资源丰富,所以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要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受经济体制改革区域推进的影响,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一,产业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区域之间一致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是时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
我国发展实行区域协调发展,而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让西部的资源能够利用起来,让西部不在贫穷;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地区,让东北的工业转型发展;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要缩小各地社会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创建经济协调发展的软环境。政府提供的社会管理服务及其质量,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息息相关。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