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四: 2002 ~ 2008 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康化、规范法和专业化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逐渐走出亚洲金融风波,中国金融的改革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主要围绕“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进行”。
随着这些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利差的急剧下降。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这是红色金融的第一次实践,第一次建立了人民的银行,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而后的20年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又引来了发展新机,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下,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也同步展开着。具体来说,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占领了。
新中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机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1926年12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