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卫东、王亚伟、傅海棠、蒋菲、赵丹阳、林广袤、张磊、裘国根、曹仁超、徐翔。
一、葛卫东。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开始进入股市投资,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二、王亚伟。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三、傅海棠。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四、蒋菲。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五、赵丹阳。赵丹阳,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六、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八、裘国根。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一、 葛卫东 江湖人称“葛老大”的葛卫东,2000年开始投资股市,数次破仓,一度有自杀倾向。2004年,他阅读了大量巴菲特的书籍,使他明白了投资的真谛,交易能力迅速提高。在过去的六年里,他的年均回报率为120%,被华尔街称为“东条英机”。现在拥有150亿资产,在胡润财富排行榜上排名第216位。
二、 王亚伟 曾经的“公募之弟”王亚伟,带领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生了748.90%的总回报,成为了业界的神话。他以低调和犀利的操作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大胆的操作风格,他的基金在2016年的表现令人尴尬,王亚伟从神坛上摔了下来。但现在他重生了,带着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70%以上,重回巅峰。
三、傅海棠 农民傅海棠养猪六年,种棉花大蒜。2000年投资期货,2009年至2010年,18个月投资从5万增加到1.2亿,成为期货“第一散户”,原“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拥有“农民哲学家”称号。
四、蒋菲 历史上“最佳散户投资者”蒋菲,25岁时通过炒股赚了4亿元,一夜成名。她的背景很神秘,又是个低调的人,所以她的财富来源是有争议的。但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典型的“浙派”短线游资,出手果断,资产管理严格,交易体系独特。
五、赵丹阳 赵丹阳于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并于1996年回到国内市场。2007年和2014年两次攻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做出准确的判断。李大霄曾将自己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和索罗斯相提并论。
六、林广袤 2010年以600万元持有3万多手棉花赚了220倍到13亿,2011年以1亿元持有1万手空棉花赚了7亿,被称为棉花人。2012年,他重新入市,亏损7亿。之后,他暂时退出期货,在华山行医。
七、张磊 一级市场“投资狂人”章雷是高淳资本的创始人,管理的资产达300亿美元。他的投资项目包括腾讯、JD.COM、mobike和滴滴,他倡导的投资理念是“存正用奇”、“捞一把”。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表现最好的股票管理基金。
八、裘国根 邱国根,净资产70亿,学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掌舵。我们可以在股票,期货和债券市场看到他。他最擅长投资组合,他的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九、曹仁超 曹仁超,大陆投资者视他为“港股之神”。1969年,他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下了股票。40年后,他拥有资产42亿人民币,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倡导“炒股不投机市场”的理念,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幸的是,他在2014年患有淋巴瘤,并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 前“私募哥”徐翔,被誉为“宁波每日极限敢死队”首席舵手。17岁时,他拿着3万元入市投机到40亿元,一度管理数百亿资产“鹤立鸡群”。不幸的是,2015年,一代投资神话在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而被捕后宣告终结

中国私募基金四大天王的赵丹阳、刘明达、但斌、杨骏。
虽然业内对赵丹阳在3500点时就早早地退出广为诟病,但事后看,他清盘旗下信托计划却紧随巴菲特躲过了2008年的A股大劫难。而江晖与马宏在2008年暴跌之时却依然享有难得的正收益,如今业绩依然不差。
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则被认为是巴菲特的伪弟子。他们公开宣称价值投资,但普遍每年300%的高换手率,板块、热点轮动的追逐,倡导价值投资的他们,往往陷入趋势投资、技术投资甚至概念、信息炒作上。
在公募基金中,坚持价值投资取向的实践者屈指可数,包括博时基金的价值风格组、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戈、汇添富基金投资总监张晖等。
传说18年 (至2007年)中以8000元变成20亿元的“民间股神”深圳林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则被认为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机主义者。
尽管林园有些恼怒巴菲特的提法,但依然无法阻止人们送他“中国巴菲特”的称呼。林园的选股铁律是:“我只买我了解、能算清账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资。”他曾经煽情式地公开宣称:“牛股就是我创造的,我不买,它就不升;我不抛,它也不会跌!”
风险大: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首先源于其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想要获利,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不仅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要为企业带来利益,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再者,私募股权投资成本较高,这一点也加大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大,还与股权投资的流通性较差有关。
股权投资不像证券投资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其退出渠道有限,而有限的几种退出渠道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时间也不一定很畅通。一般而言,PE成功退出一个被投资公司后,其获利可能是3~5倍,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可能是20~30倍。高额的回报,诱使巨额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PE市场。
申请做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什么要求?
必须有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除此没有其他限制。连徐翔中专文凭都能当私募基金经理。只要你炒股技术好就行。
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很重要么
基金经理很重要。各个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会不相同,并且基金经理和其团队也会有其自身的变动,进而会对业绩产生影响,所以在选好私募基金之后仍需要保持跟踪,进行及时调整。格上的第三方基金研究团队,将为客户提供私募的持续跟踪和评价以及适时的资产配置方案调整。
私募基金经理年薪?
这个说不定的,根据他所管理基金的盘子不同而不同,也跟他做出收益的不同而不同,但可以给个数据参考一下,私募教父赵丹阳,08年能以200万美金拍下与巴菲特的午餐权,你觉得他们的财富水平会在多少?
其他二三梯队的基金经理年薪百万很常见吧
私募基金经理廖俊
中国私募教父”与“偶像”巴特菲共进午餐 赵丹阳何许人也?“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创办人,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Ebay第六次竞拍巴菲特午餐资格的时候,他以211万美元的高价拍下今年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价格是去年的三倍多,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 全球股市大肆低迷,中国股市屡次跌破,2007年赵丹阳仅仅获益20%,收入大为缩水,据说还不得不清盘。作为漩涡中的投资者,能一听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可能对于他的业务以及名头都大有裨益。史上最昂贵的午餐不在于肚子里边消化了什么,而在于舌头说了什么以及大脑消化了什么。此前,这样的拍卖活动是在线下进行的,所以说赵丹阳的史上最贵黑饭吃得很爽。 投资哲学 活着,在中国投资市场 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得工程学学位,1996年便进入证券行业,赵丹阳是国内最为推崇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资人之一,也是真正身体力行的之一。 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就是赵丹阳的投资原则。“在低迷、阴冷的市场里,我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买入的快乐。” 技术分析、电脑行情,资产定价模型他不怎么关注。他喜欢掌握企业生存的脉搏,从而破解企业那颗奔腾的芯。这么说来,赵丹阳更像明星企业的狗仔记者。 “活着是第一位”不但是赵丹阳的投资哲学之一,也贯穿他对公司的管理中。招聘员工,他会问对方有没有亏过大钱。亏过?太好了,优先录用。 “只有那些曾经倾家荡产的人才懂得风险,知道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是件蛮难的事情,才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手中的资金。而且被重创后还能在这个行业做下去,说明他们具备了做优秀投资人所必备的勇气和意志。” 赵丹阳信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他才如此疯狂投标巴菲特。而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相信自己的眼睛。“很多人了解企业,喜欢问老总或董秘。我不喜欢。他们多数会讲企业的前景如何如何好。所以见到老总,我只问企业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其他的我自己去看。”赵丹阳可谓非权威、非官方论调的主要支持者。 私募教父 国内信托发行私募基金第一人 从2001年6月起,赵丹阳开始关注同仁堂科技这只股票。赵丹阳除了请教医生对同仁堂的评价,每月都会去药店一趟,看六味地黄丸瓶底的出厂日期,计算它的流通速度。 “我们认为定价至少在8元以上,可是2001年经历9·11事件后,同仁堂科技在香港的市价曾一度跌至4元以下。”“虽然那时香港股市一片恐慌,我们却认为难逢的机会来临了。很明显,同仁堂科技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赵丹阳用“狮子捕猎”来形容他和客户在4~5元港币区域的大肆建仓,“决不轻易交易,要做足功课,彻底了解目标物,一旦目标物进入价值区,大举重仓”。此后,随着同仁堂的业绩稳定增长,以及香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同仁堂科技股价连连走高,直至目前的8~9元附近。赵丹阳和客户都从中获利不小。 其实,股票做得较好的投资者在国内比比皆是,但赵丹阳对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最大贡献是,他是国内第一家采取信托模式发行私募基金的人,这种模式,揭开了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新篇章。 事情还是从2002年开始讲起。由于2001年赵丹阳为客户资产创造了优秀业绩,在2002年,国泰君安(亚洲)资产管理公司推出“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其原因也是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因此在香港市场上,推出第一只大中华区投资中国概念股为主的开放式基金。 香港是个市场化极高的地方,在香港证券市场,证券行、银行、基金公司都可发行基金。相比之下,国内发行基金还只是基金管理公司的专利。据业内人士介绍,“香港基金业竞争非常激烈,发行一只基金,初始规模能有3~4个亿,就非常不错了。” “做多中国,自香港始”是最初赵丹阳写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看多中国被人戏称为“狗仔队” 2002年,赵丹阳在深圳注册成立深圳市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当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连续下跌挫伤投资者信心之际,国泰君安香港证券集团旗下的基金经理们却“看多中国”。 此时赵丹阳的名字伴随着他的大胆放言而冉冉升起。当时他的观点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在sars肆虐的时候,他 还专程从香港飞到北京参加股东大会,“当时整个飞机上只有一两个客人。”买盐田港之前,赵丹阳去江下村码头。那里是边境线,警卫很森严,他就借了件工服混进去,跟码头工人聊天,数货柜的数量,呆了整整一天。为了考察五粮液的销售情况,他参加经销商大会,和经销商住一个房间,同吃同睡。五粮液的董秘说,这么多年赵丹阳是头一个这样考察企业的投资者。后来,有人戏称赵为“狗仔队”,看起来他也欣然接受了。 私募的风险摆在那里,因此他只有不遗余力地发掘有竞争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2004年后,赵丹阳开始转战国内市场,其采取信托模式发行的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之后开始不断成熟起来。 在2004年的前5个交易日中,大盘一路飘红,上证A股指数已经上涨了100点,到1月8日收盘时,上证A股指数报收于1610.13点。 当时很多人认为是部分国际资本在逐鹿国内市场,赵丹阳的看法是:“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不管政府采取多么严格的管控措施,只要有利可图,资本总会寻找到突破口的。” “国内市场上所有人都在谈‘价值发现’,但真正领会并能运用自如这种投资理念的恐怕只有QFII和这些境外游资。游资会在市场上找一个宣泄口,它们肯定先找出一个核心的领军人物,而这些个股必定是宝钢、联通、长江电力这样的大盘蓝筹股。”赵丹阳说。 赵丹阳这些观点都被印证。 A 股3500 点他清盘离场 胆小,在其他行业可能属于负面评论,但在私募基金行业,很多基金经理人都喜欢用胆小来形容自己。 赵丹阳属于真正的胆小的人,他对经济和投资的判断部分来自悲天悯人的忧心,部分则来自对投资本身的担心。正是因为赵丹阳属于真正做投资的人,所以他经常会戴着比常人更加悲观的眼镜去分析经济,经济中的缺陷在他眼中也会被放大。 一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赵丹阳在3500点后看空并且清仓,此后一直没有入市。赵丹阳现在对市场仍然看空,认为市场会最终回到2000点左右的水平。随着市场的重心下移,距离他的目标价位已为期不远,“不排除赵丹阳重新出山的可能。”阳光私募基金的老温说,“2007年的牛市中,赵丹阳屡屡踏空,曾经引发无数质疑,而这段时间以来,市场大跌,又有不少人士开始重新认同赵丹阳了。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