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硬质合金行业产品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切削工具领域仍旧是大头
硬质合金产品分类
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产品主要以碳化钨为硬质相、钴为粘结相,经球磨、喷雾制粒、压制、烧结制得,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硬质合金号称“工业牙齿”,主要用于切削工具、冲压工具、模具、采矿和筑路工程机械等领域。
硬质合金按成分分类可分为钨钴合金、钨钛钴合金、钨钛钽(铌)钴合金、碳化钛基合金和涂层合金。
硬质合金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切削工具、地质矿山工具、模具、结构零件、耐磨零件、耐高压高温用腔体和其他用途。
硬质合金产品需求结构
硬质合金主要应用在切削刀具、矿用工具、模具和耐高压高温甩腔体等方面,其中切削刀具和矿用工具比例分别占到了硬质合金应用的33%和25%。切削刀具中,硬质合金主要作为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以及难加工的材料等,切削加工主要依托机床来实现。矿用工具方面,硬质合金主要作为凿岩工具、采掘工具、钻探工具,在矿产、石油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切削工具领域对硬质合金的需求
切削刀具下游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国内对切削刀具产品有较大需求的重点客户主要有:汽车工业企业;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十大工业集团;机械、铁路机车、模具、纺织、能源设备、农机、重大成套设备生产制造企业。据统计,世界切削刀具需求中,通用机械和汽车制造约各占35%,航空航天约占10%。
近年来,中国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逐年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硬质合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约为9686吨,较上年增长4.15%。预计2017年的需求量将突破1万吨的大关。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汽车、大型飞机、船舶、电子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等关键成套设备和先进科学仪器的制造基地,这一切都将极大提升对切削刀具的需求。前瞻估算,到2023年,切削刀具对硬质合金需求量将达到13600吨左右。
地质矿山工具领域对硬质合金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地质学和矿山行业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对地质矿山工具行业的需求,地质矿山工具硬质合金需求量也呈增长态势,2016年地质矿山工具行业硬质合金需求量约为7512吨,同比增长4.39%。预计2017年的需求量将增长至8000吨左右。
随着煤矿整合的推进,必将产生大量对矿山工具的需求。其他矿产方面,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明确表示,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放缓,但需求总量仍将维持高位运行,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铁矿石7.5亿吨标矿,精炼铜1350万吨,原铝3500万吨。受国际矿业市场影响,国内勘查投入趋于下行,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国内矿业开采处于下行趋势,之前低产能和粗采集的模式将会逐渐被高产能的开采模式所取代,而对于优质矿山工具的需求将会更大。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3年,地质矿山工具对硬质合金的需求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
耐高压高温用腔体领域对硬质合金的需求
人造金刚石产销量的增长带动了对耐高压高温用腔体的需求,从而也增加了对硬质合金的需求。近年来中国耐高压高温用腔体领域硬质合金需求量不断提升,2005年,需求量仅为1350吨,到2016年约为3070吨,年均增长率在7%以上。预计到2023年,耐高压高温用腔体领域对硬质合金需求量将达到5000吨左右。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将保证我国钨产品终端消费继续增长。
今年国内消费同比增加23%,达到3.4 万吨钨。一季度,中国硬质合金行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硬质合金产量约为5400 吨,同比增长22% ;其中硬质合金出口1006 吨,同比增长10% ;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为1084吨,同比增长46%。硬质合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2 亿元,同比增长41% ;实现利润2.53 亿元,同比增长101% ;硬质合金出口创汇6418 万美元,同比增长61%。
此外,根据特钢协会公布的数据,1~4 月,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716 万吨,同比增长24%。硬质合金和特钢产量的稳步增长继续拉动钨消费增长。中国作为钨的生产大国,钨产品正在越来越多地消费在国内市场。
集中度提高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钨行业集中度正在显著提高。五矿集团通过江西钨业控股了漂塘钨矿、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等8 个矿山,以及江西江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赣州华茂钨材有限公司等冶炼加工企业;通过湖南有色集团公司控股了瑶岗仙钨矿、湘东钨业有限公司以及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产企业,并整合了株洲硬质合金厂和自贡硬质合金厂等下游加工企业。此外,五矿集团也是厦门钨业的第二大股东,占厦门钨业总股本的20.58%。
五矿集团通过控股与参股,整合了从矿产、冶炼到深加工的整个产业链。目前五矿集团钨精矿年产量超过3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0% 以上;硬质合金产量在6000 吨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企业间协调合作,防止价格过快上涨或大幅下跌,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向上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钨资源状况
根据美国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统计,2009年,世界钨储量约281万吨,与2009年比,储量减少,这主要是加拿大和葡萄牙两国的储量变化导致的(表1)。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钨矿资源储量分布单位:万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世界钨资源在地理上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这四个国家的钨储量占世界钨总储量的82%(图1)。根据目前的地质工作情况,中国钨矿储量和资源量居世界首位,并且有世界上最大的矿床。
据估计,世界钨资源约有40%分布在中国,15%在加拿大,10%在美国。除这三个国家外,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朝鲜、韩国、葡萄牙、缅甸和泰国等。
图1 世界钨储量分布
图2 我国钨储量分布
(二)我国钨资源状况
我国是世界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钨矿区396个,钨查明资源储量(WO3)571万吨(基础储量228.7万吨,储量94.9万吨),比2008年净增9.8万吨,增长1.7%,其中勘查新增23.8万吨。我国钨资源分布于21个省(区、市),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和福建6省(区)(表2;图2),其查明资源储量合计占我国的75.9%。
表2 2009年我国钨矿资源储量分布单位:万吨(WO3)
我国钨矿储量中富矿少、贫矿多、品位低。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而在钨矿的可采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左右,绝大部分是贫矿。在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中,黑钨矿约占20.9%,白钨矿约占68.7%,混合钨矿约占10.4%。
我国钨资源储量消耗较大。从2001年至今,钨储量减少了40.51万吨,减少30%;基础储量减少174.84万吨,减少43.3%。按照我国2009年钨矿生产能力计算,目前钨基础储量的开采保证年限为23.10年。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钨生产状况
世界金属统计局统计,2009年世界钨精矿产量约为76898吨(含钨量),比2008年增加17.7%,这主要来自中国产量的增长。世界钨矿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玻利维亚、葡萄牙等国。这5年中,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2005年,中国钨矿产量占世界比重更达到89%,2009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也在84.5%(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钨矿山产量单位: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0
(二)我国钨生产状况
2009年,国家在行业政策和行业监管上继续加大对钨实施有计划的保护性开采,制定和实施钨行业监管和开采总量控制的配套措施,严格控制钨矿开采总量;随着钨矿资源整合,伴生钨、低品位钨的综合回收产量增长,全国钨精矿产量有所增加;一些主产钨矿区由于往深部下延,品位下降或资源趋于枯竭,钨精矿产量有所下降,有些已出现明显下降;钨行业投资有所降温,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钨开采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减缓了钨市场供应量的增长。
钨矿采选能力有所增长,钨冶炼加工能力保持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5家钨冶炼企业的仲钨酸铵(APT)生产能力为18万吨。70家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为6.16万吨;199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为3.49万吨,是2000年的3.88倍;34家钨丝生产企业产能为400亿米,是2000年的4倍,均与2008年基本持平。8家钨铁生产企业的产能为3.4万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钨精矿产量为9.91万吨,同比增长17.35%。随着需求恢复,11~12月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湖南生产钨精矿2.33万吨,同比下降16.25%;江西生产钨精矿4.72万吨,同比增长18.68%。2009年江西钨精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6%,湖南占23.5%,两省合计占全国钨精矿产量的71.1%,这一比例在2000年为80%。内蒙古、云南、广西、河南和福建的产量增加较快(表4)。
表4 2004~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合量,WO365%)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8;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统计,2010.1
2009年我国钨冶炼产能已经过剩,但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仍然在扩大产能。全国钨产品生产能力闲置分别为仲钨酸铵47%、钨粉61.1%、硬质合金52.9%、钨铁64.5%、钨丝43%。
2009年,我国APT、氧化钨、钨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05%、3.53%和12.03%;钨铁产量同比下降43.64%;钨条杆和细钨丝产量同比分别下降8.82%和3.51%;硬质合金产量同比下降4.24%。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对钨资源及产业持续关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钨矿资源开发利用、进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政策。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将钨列为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从开采、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实行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并从2002年起对钨精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然而这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开采指标不能完全贯彻执行。突出表现为钨精矿产量年年超过国家下达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平均超过47%;2004年钨精矿产量更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123.7%,同期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为83%~90%。2009年,实际产量超过开采控制指标的44.6%。
图3 1990~2009年我国钨精矿产量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钨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超耐热性、卓越的高温机械性能,在所有金属中具有最低的膨胀系数、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散热系数低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电子、石油化工、军事工业、金属和木材加工、建筑、采矿、抗磨损等领域。常用于切削工具、高速工具钢、灯丝、电极、触点材料、磁控管、碳化钨、催化剂等产品。
(一)世界钨消费状况
世界主要的钨消费地为欧洲和美国、日本、中国,其他重要钨消费国家和地区还有俄罗斯、韩国、南非、印度、巴西、以色列、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第21届国际钨工业协会年会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钨的消费量在87500吨左右,较2007年增长5.4%。估计2009年的钨消费量为92000吨。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和美国出现债务危机,实际的消费量可能低于此数字。
中国钨消费逐年增长,2009年占全球的比例为29.3%。世界钨的终端消费结构见表5。
表5 世界钨资源终端消费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国际钨工业协会第20届、第21届年会市场报告;USGS,2010中国国际钨钼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10
(二)我国钨消费状况
2009年我国钨实际消费量减少4.55%,为2.18万吨。其中,硬质合金消耗钨1.09万吨,同比下降10%;钨特钢消耗钨5791吨,同比增长1%;钨材消耗钨4114吨,同比增长2%;钨化工消耗钨1051吨,同比增长3%。
我国硬质合金是钨消耗最大的领域,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硬质合金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在此带动下,国内其他领域的钨消费都呈现恢复性增长。
我国钨的消费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同,表现在硬质合金领域的钨消费比例低于美国、欧洲、独联体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用于钢材和特种合金等的钨消费比例远高于上述地区。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钨贸易状况
美国、日本、西欧是世界主要的钨消费国家和地区,合计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0%~65%,但这些国家钨精矿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2%~15%,大多靠进口满足需要,因而也是最重要的钨进口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钨供应国,供应了国际市场钨产品需求的约80%,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玻利维亚等国家。因此,在中短期内,国际市场钨产品的供应形势取决于我国政府对钨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国内钨进出口贸易状况
2009年,我国钨产品出口在关税和配额的双重调控下,又遇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钨市场需求减弱,钨产品进出口量值双双下降。钨企业,尤其是钨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钨产品出口的宏观调控,密集出台钨产品出口关税调控政策。从出口退税、降低退税、取消退税到目前征收和调高出口暂定关税,钨产品出口关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2009年钨产品出口配额1.46万吨(折合金属量),比上年下降2.0%。
根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钨产品15994.3吨(实物量,下同),比2008年的30110.2吨下降46.9%;出口额3.56亿美元,比2008年的8.27亿美元下降57.0%。进口钨产品9810.6吨,比2008年的11470.5吨下降14.5%,其中进口钨精矿9124吨,比2008年的10132吨减少9.9%;进口额1.09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1.3%,参见表6、图4、图5。
我国钨产品出口受出口暂定关税以及国外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主要钨产品出口价格持续在低位震荡运行。2009年钨产品出口综合平均价格为26032.64美元/吨,同比下跌24.07%,接近2005年价位。除个别钨产品外,绝大多数钨产品年累计平均出口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出口钨产品的平均价格比2008年降低8120.1美元,下降了23.8%,是2006年以后的最低价格。
2009年进口钨条价格108887.2美元/吨,比2008年下降12.27%,是出口价格的4.2倍;进口钨丝价格211990.6美元/吨,比2008年上涨22.72%,是出口价格的3.0倍。
表6 2006~2009年我国钨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统计,2007~2010
注:①为钨酸钠、钨酸钙、偏钨酸铵和其他钨酸盐的合计数;②为锻轧钨条、杆型材、异型材、板片带箔和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成的条、杆)、钨废碎料、钨丝和钨制品的合计数。
图4 1999~2009年我国仲钨酸铵出口量值
图5 1999~2009年我国钨矿砂及精矿出口量值
五、钨价格走势
从2002年末开始,国内外钨价走出低谷。钨的最高价格出现在2005年,当时欧洲市场APT价格曾达到285美元/(吨·度)左右。自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钨精矿价格连续下降,2009年是近5年来的最低点,为140美元/(吨·度)(图6)。2009年,欧洲仲钨酸铵报价年初连续3个月稳定在210~230美元/(吨·度)之间,4~7月份缓慢下滑至170~200美元/(吨·度),8月份后缓慢回升至185~210美元/(吨·度),9~12月连续3个月稳定在185~210美元/(吨·度)之间;年初欧洲钨铁报价25~26美元/千克,3月初上调到29.5~31美元/千克,随后缓慢下滑至5月底的24~25.1美元/千克,6月份后连续两个月停滞在25~26美元/千克之间,8、9月份后回升至28~30美元/千克,随后缓慢回落,11、12月连续两个月稳定在25.5~26.5美元/千克之间。
图6 1990~2009年欧洲市场钨精矿价格变化趋势
2009年国内钨精矿、APT和钨铁全年平均售价分别为6.24万元/吨、9.71万元/吨和11.46万元/吨,比2008年分别下降25.36%、26.05%和26.26%。2009年是危机过后全球经济修复整理的一年,对于钨产品市场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钨行业也经历了震荡起伏。钨产品市场总体沉寂,国内钨产品价格没有大起大落,在一年当中钨精矿和APT市场价格呈上扬趋势,市场的上扬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2009年,国内钨精矿价格平稳。一季度,国内钨精矿价格最高只有6.4万元/吨。第二季度价格平稳,市场成交冷淡。进入第三季度,价格也一路小跑上调,钨精矿价格恢复到7.35万元/吨,但是市场坚持不了多久,在9月中旬精矿价格开始下滑。四季度,钨精矿价格总体比较平稳,从11月初直至本年底,钨矿价格探底,年底报收于5.3万元/吨(图7)。钨铁合金市场平淡,没有突出表现。
图7 2009年国内市场钨精矿价格走势
从长期趋势看,钨矿是世界稀缺资源,在一些发达国家被作为战略资源而受到严格保护。我国是钨资源大国,也一直在加强包括钨矿在内的稀缺资源的保护工作。总体上看,钨矿供应的增长是有限的,而钨由于它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从趋势看,钨精矿价格应是呈上升趋势的。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钨冶炼能力过快扩大也是拉动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估计今后采选生产能力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但冶炼加工能力过度扩大与钨矿开采能力有限会导致价格上涨。
六、结论
(一)世界钨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钨供应虽然没有明显增长,但钨需求疲软,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2009年,全球钨消费量估计为92000吨,较2006年增长4.52%。
自2008年美国遭遇了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激起全球性联合救市行动。美国政府和欧洲发达国家一系列救市措施紧密出台,尽管短期内可能无法走出金融危机,但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和增强市场信心、缩短金融危机的影响周期、尽快恢复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无疑是影响钨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因从2005年起,国际钨价格大涨,一大批原先关闭的矿山生产启动,全球钨供应增加,世界钨供需基本平衡。
从长期看,由于全球钨资源的稀缺,我国钨资源占有优势战略地位,世界经济一旦恢复增长,必将拉动钨需求的快速增长,钨市场价格逐步恢复和走高是必然的趋势,这也符合环境资源社会交换价值不断提高的总趋势。
(二)我国钨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钨行业的出口业务均大幅下滑,但是国内某些领域的消费增长却超出市场预计,如国内钨在特钢中的消费等。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同时我国经济将进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国内会呈现钨金属消费稳步增长,而供应有序收紧的积极局面。
2009年,我国钨精矿产量为5.1万吨(金属量,下同),同期我国钨进口量为5033吨,出口量为1.26万吨,由此计算2009年我国钨表观消费量为4.14万吨,同比增长61.8%。
2009年中国钨实际消费量减少4.55%至2.18万吨钨。其中硬质合金消耗钨1.09万吨,同比下降10%;钨特钢消耗钨5791吨,同比增长1%;钨材消耗钨4114吨,同比增长2%;钨化工消耗钨1051吨,同比增长3%(表7)。
通过以上数据计算,2009年我国钨库存量已经超过1.96万吨。2009年钨精矿产量增长较快,净出口大幅下降,这导致了库存的增加。但由于国家和地方在去年相继收储钨产品,市场上实际库存并不大。
表7 2004~2009年中国钨供需平衡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钨的价格无疑由两只手控制,一是政策这只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将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钨市场基本上处于供求平衡状态。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钨的国际需求下降了40%以上,钨价立即从2005年的8.1万元/吨下降至2009年的6.3万元/吨,下降幅度约22%,由于国内消费下降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钨的价格。可以说,只要全球经济尚未复苏,钨精矿价格将长期在6万~7万元/吨的水平徘徊,2010年钨精矿的平均价格估计为6.5万元/吨。
(殷俐娟)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大宗不足,稀有不缺”。目前,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钾等相对短缺,而新兴能源、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需要的“三稀”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矿产资源禀赋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矿产资源消费增加的双重作用下,当前我国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已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推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即使是传统的优势矿产,目前大多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过量等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一、能源矿产
2009年,宏观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与激励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同步,2009年我国能源行业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并未扭转。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8%;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净进口能源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2009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为9.7%。
从结构上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2009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6%;其次是原油,约占17.5%;第三是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约占9.4%;第四是天然气,约占3.5%(图5)。可见,我国是比较典型的高碳能源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能源资源压力。
图5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其中,石油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核心。多年来,我国原油生产进展不大,而消费却在持续扩大,致使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原油产量1.89亿吨,比2008年减少0.4%;石油消费量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净进口石油约2.11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9872万吨,净进口成品油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9.7%。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6%(图6)。
图6 2001~2009年我国原油生产与石油消费情况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其以年为周期的波浪式生产推进规律得到强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煤炭的消费总量仍在不断增长,并且在2009年首次表现为供不应求,导致当年净进口煤炭1亿余吨,对外依存度为3.3%。从时间上看,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从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净进口量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图7)。
图7 2009年我国原煤月度净进口量情况
二、短缺非能源矿产
我国短缺矿产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矿产的资源储量呈减少趋势,保障能力退化;另一方面,国内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对外依赖严重,形势非常严峻。
(一)资源储量减少,保障乏力
从统计资料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铜、铅、锌、金等大部分矿产的储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不考虑采矿损失的情况下,静态供应保障能力主要为4~15年(表2)。
表2 2001~2009年大宗矿产储量变化情况
铁、铜、铝的静态保障能力虽然都在10年以上,但是这些资源消耗量较大,国内开发规模相对于需求来说又偏低,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铁、铜、铝资源以低品位矿居多,开发利用的经济性能不是很好,如果外界供应受到影响而需要提高国内供应比例的话,它们的保障能力还将减弱。
钾盐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虽然达25年,但是我国的钾盐以液态资源为主,且生产钾肥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苦卤,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钾盐资源是一种呆滞资源,导致工农业生产所需钾盐中有2/3以上依靠进口来解决。
(二)冶炼扩大问题突出,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尽管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受部分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及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比较明显,导致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1.黑色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锰、铬。我国铁、锰资源的突出特点是中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我国铁、锰矿石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导致2009年进口铁矿砂6.28亿吨,进口锰矿砂961.8万吨,对外依存度均向60%靠近。铬因为资源奇缺,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铁、锰、铬矿产的消费与钢铁工业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深入,在钢铁消费达到饱和点之前,这些矿产的消费仍将迅猛增长。鉴于我国废旧二次资源回收规模有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钢铁工业仍将以矿石为主要原料,对矿石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如果在勘探和替代资源方面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铁、锰、铬矿石进口规模逐步扩大的态势将不可扭转。
2.有色金属矿产
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铝、铅、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种有色金属原料需求规模空前增长。在需求规模推动及非理性投资等因素诱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规模持续扩大,使得原料短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铜:当前,我国国产铜精矿对精铜冶炼需求的保障度不足30%;另一方面,精铜也满足不了实际的消费需要。2009年,全国铜精矿(金属)产量97万吨,比上年略增长4.7%,仅能满足精铜冶炼需求的23.6%;精炼铜产量411万吨,比上年增长8.8%,只能满足消费需求的55.4%。不足部分均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或国内二次资源来解决(图8)。
图8 2001~2009年我国铜生产与消费情况
(2)铝:我国铝产业规模得到充分发展,氧化铝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氧化铝产量2379万吨,比上年增长4.4%。氧化铝的主要原料是铝土矿,由于我国铝土矿品质不理想,导致铝土矿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以前,我国铝土矿的年进口量不足100万吨,但是到了2009年进口量已高达1969万吨;如果再考虑到氧化铝及废铝的进口,估计目前我国炼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0%(图9)。
图9 2001~2009年我国铝生产与消费情况
(3)铅:我国精炼铅产量及消费量一直都在扩大,而铅精矿产量不能随之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铅原料一直是影响我国铅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2009年全国铅精矿(金属)产量136.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仅能满足精铅冶炼需求的35.1%,不足部分依靠进口来解决。全年进口铅精矿160.5万吨,比上年增长11.06%;铅表观消费量386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图10)。
(4)锌:锌与铅虽然有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其原料的供应能力比铅要高。2009年全国锌精矿(金属)产量309.2万吨,能够满足精炼锌需求的71%(图11)。
图10 2001~2009年我国铅生产与消费情况
图11 2001~2009年我国锌生产与消费情况
(三)境外资源来源地集中,运输通道单一
目前,我国进口矿产来源地集中。例如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就超过40%;铜进口量60%以上来自智利、秘鲁、澳大利亚;锰、铬等矿产进口存在类似问题(表3)。如果上述矿产资源主要供应国之中的任何一个中断对我国的供应,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表3 2009年我国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
资料来源: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与价格通报,2009
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而且路途遥远。一方面运输周期长,另一方面必须经过一些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我国境外矿产供应构成严峻挑战。
(四)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营,资源代价不断增大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矿产品市场垄断、我国资源需求拉动和国内企业境外购矿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资源代价不断增大。以铁矿石为例,尽管经历2008年下半年价格的急剧下滑,但是2009年至今都表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
三、优势矿产
钨、锡、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是因长期过量开采与出口,导致钨、锡、锑资源优势已基本丧失,迫切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切实实行保护性开采。
(一)锡
锡原来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是目前其静态保障能力不足10年,资源家底非常脆弱,已经步入短缺矿产行列。更为突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08年锡精矿首次只能满足冶炼需求的50%,精矿供应短缺严重;与此同时,精炼锡供应短缺,彻底扭转了以往供应过剩的局面。
(二)钨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已经连续多年实行总量开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实际产量均超出总量控制指标。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WO365%)9.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35%,超控制指标3.8万吨。因长期过量开采,导致经济性能好的黑钨矿储量持续减少,使得我国钨矿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对黑钨矿急需实行保护性开采。
(三)锑
锑虽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但是因多年过量开采,导致其资源储量已不乐观,静态供应保障能力约为5年,已经步入严重短缺矿产行列。2009年全国锑精矿(金属)产量9.6万吨,与2005年和2006年相比,产量基本回落了40%,但是与需求相比仍显得过剩,使得2009年净出口锑冶炼产品4.1万吨(图12)。
图12 2001~2009年我国锑生产情况
一、国内矿产资源简介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钨、锡、锑、钼、钛、稀土、钽、石膏、膨润土、芒硝、重晶石、菱镁矿、滑石和石墨等,其探明储量占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等。
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国内外矿业发展动态
矿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即产业结构现代化、初级产品与高新产品的比重合理、生产规模适度,生产过程现代化;二是矿产工业品是高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全行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水平。
化工部确定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①农用化工;②精细化工重点是发展饲料添加剂、高效水处理剂、生物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积极开发高档涂料、染料和新型催化剂等等。
国家建材工业局将新型墙体材料、防火、隔热耐腐蚀轻质材料、高档装饰材料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
国家冶金工业局则将发展各种多功能复合材料、特种钢材、各种国内所需而依赖进口的材料作为冶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浙江省将氟化工和新材料作为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1.当今世界非金属矿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近20年来,由于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非金属矿产品的开发利用飞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非金属矿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金属矿业的地位日益高涨,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与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程度就越高,世界非金属矿产值已超过金属矿,世界工业发达国家非金属矿的产值已超过金属矿的1~3倍。
(2)新型建材对非金属矿原料的需求日趋旺盛,饰面石材备受青睐。世界建材用非金属矿物原料占非金属矿生产总量的90%。近年来,随着矿物岩石理化性能的研究与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进步,在建筑业中,除了生产水泥、玻璃、陶瓷需要的传统原料石灰石、石英砂、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外,现代建筑要求轻质、高强材料,大量的蛭石、珍珠岩、沸石、板岩、火山渣(凝灰岩)等也作为骨料应用于建材工业中。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抛光大理石、花岗石、人造大理石等饰面石材需求量越来越大。
(3)高科技的发展,大大拓宽了非金属矿的应用领域。如非金属矿原材料的保温节能材料、污水处理、有机吸附剂、助滤净化剂和肥料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非金属矿产及其制品进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4)非金属矿采选技术、方法、装备与工艺飞速发展,在提高采选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方面成效显著。
2.国内非金属矿业应用动态
(1)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在世界上已发现的120多种非金属矿中,我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达90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墨、萤石、石棉、珍珠岩、沸石、硅藻土、叶蜡石等矿产。大理石、花岗岩的资源十分丰富,石质优良、花色美观,其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储量大、开发条件好是我国非金属矿的重要特点。
(2)非金属矿业开发飞速发展,成绩显著,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涉及建材、冶金、化工、轻工、煤炭、核工业、有色等工业系统,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8年第1期报道,到1994年底,全国乡级及乡以上矿山企业12961个,产值357.21亿元,超过黑色、有色金属采选产值和总和,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19.42%。自建国以来至1994年,国家给非金属矿业的投资17.13亿多元,同期上缴利税40多亿元,是投资的三倍多。非金属矿业投资积累率,在重工业中,仅次于石油、化工、机械三个行业,居第四位。
(3)非金属矿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产业。长期以来,非金属矿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增长的势头。特别是改革开放廿多年来,依靠科技进步,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萤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矿产品和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国之一;硅灰石、高岭土、硅藻土等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及花岗岩装饰石材的板材与荒料、石膏等矿产品的出口量增长很快。据海关和有关部门统计资料,1981~1985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12.51亿美元,年均出口2.50亿美元;1986~1990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26.70亿美元,年均出口5.34亿美元;1990~1995年非金属矿产品累计出口48.88亿美元,年均出口9.78亿美元。
(4)我国跨世纪非金属矿产品需求展望。非金属矿业是为国民经济与各部门提供原料服务的,其发展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从国外情况看,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是随着一个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前丽水市非金属矿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前景极为广阔。我国已确定建筑业、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石化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非金属矿与四大支柱关系极为密切,如汽车业的摩擦材料、建筑业的大理石、花岗岩、珍珠岩等,机电工业的绝缘材料、石英材料,石化业的催化载体、吸附剂等。
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是非金属矿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且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非金属矿的开发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目前世界上,非金属矿年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呈长盛不衰之势。因此,可以说非金属矿工业有着光辉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优势矿产的发展动态
1.萤石
萤石又称氟石,是世界上工业用氟的主要来源。世界萤石总储量折CaF2达2亿多吨,其中我国占1亿多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萤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4。萤石的主要消费国是美国、日本、俄国、德国等。
萤石主要用于冶金、炼铝、氟化学、玻璃、陶瓷等工业。
氟化工的发展动态是:①氟化工的基础产业AHF(无水氢氟酸)快速发展,如金华的氟化工厂和巨化集团的氟化工一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建成,适应了市场对氟化工的需求;②以HF为原料的无机氟化工业和有机氟化工业快速发展,如浙江萤光化工有限公司氟化产品有5大类30多个品种,巨化集团的氟制冷剂系列(F11、F12、F2)等;③以有机氟为氟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的有机氟工业,包括有机氟高分子材料,氟精细化学品工业迅速崛起。巨化与俄罗斯合作的3000吨/年聚四氟乙烯二期工程即将建成,三期的全氟丙烯项目筹建及后继的加工和精细化工业等高附加值工业的发展等;④高新技术在氟化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为解决氟化工业中的原料转化率、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氟化工业采用了当今世界的最先进技术。如巨化一期,分别从瑞士、美国、德国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等。
2.叶蜡石
全球叶蜡石总储量为3亿多吨,主要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及日本、韩国等。
叶蜡石应用范围涉及陶瓷、耐火材料、玻纤、建材、油漆、涂料、填料、载体等。其中陶瓷和耐火材料的叶蜡石用量占总用量的一半以上。一个新的领域——玻璃纤维工业,正在越来越多的消耗叶蜡石。据预测,到2005年,玻纤工业需消耗12万吨叶蜡石,国外市场缺口60万吨。
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叶蜡石的超细粉和改性粉业,使之成为油漆、涂料、载体的原料和填料。
3.沸石
沸石是一族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孔洞体积占晶体总体积的50%以上,1克纯沸石具有1100平方米的表面积,而同数量的其他物质只有几平方米。
沸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用于石油化工的催化剂、裂化剂,可有效提高石油的质量和产率。
沸石具有离子交换性能,极易与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
沸石目前主要用于水泥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但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能,沸石的发展动态为:①发展分子筛工业,由X型分子筛发展到A型分子型,以取代人工合成分子筛业;②吸附剂工业,世界沸石总消费量中,近10%用于吸附剂和干燥剂。沸石吸附剂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环保工程和沸石化肥或农用肥料、农药的吸附;③催化剂工业,用于此目的沸石占总销售量的12%左右;④合成洗涤剂工业,世界由于环保的需要,推行无磷洗涤剂,而4A沸石是三聚磷酸钠的理想代用品。在合成洗涤剂化工业的应用,是沸石化工极具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在世界沸石销售量中,此方面占80%,而美欧等占85%。
4.高岭土
高岭土可用于以下行业,陶瓷工业主要用于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电瓷(高压电瓷瓷瓶、瓷串子、低压电瓷接触开关、绝缘子等)、无线电瓷、陶瓷(制作耐腐蚀容器、切削刀具、钻头等)、特种工业陶瓷及工艺美术瓷等,是陶瓷工业的主要原料;造纸工业用作造纸的填料和涂料;橡胶工业用作橡胶制品的填充或补强剂;搪瓷工业白度高、粒度细、悬浮性能好的高岭土,用作搪瓷制品的硅酸盐玻璃质涂层;耐火材料工业主要用于生产多熟料耐火材料、半酸性耐火材料及特种耐火材料(如熔炼光学玻璃、拉制玻璃纤维用的高岭土坩埚,可代替铂坩埚);环保、化学利用煤矸石生产聚合铝,处理工业与生活用水,制工业取矾(硫酸铝)、氟化铝和其他化学药剂;建材工业利用高岭土尾砂制造增压灰砂砖、人造大理石、墙地砖、沥青油毡等。
世界高岭土的产量为3000万吨左右,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为美国和英国,而最大进口国为日本和德国。造纸业用的高岭土占总量的50%左右,主要用于造纸填料和涂料,其产品有40多种。预计,高岭土的国际需求量年增长在3%左右。国每年需进口造纸涂料级高岭土2万~3万吨,花外汇500万~800万美元。
5.花岗岩(石材)
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产国是意大利。花岗岩类岩体分布占我国国土的9%,花色品种多。
花岗岩具有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等物理性能,具有抗震、抗磁、耐酸耐碱、耐冻、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适宜于作装饰板材及建筑石料。
6.钼
钼是有色金属矿种之一。它具有高熔点,耐高温性能好,导电性能优异等特性。钼广泛用于电子、机械、冶金、军工、宇航及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工业窑炉等行业。
合金钼精矿产品供生产氧化钼块、钼铁、钼盐及金属钼等作用,主要有钼酸铵、钼酸钠、钼酸钙、三氧化钼、钼条及各种合金。国际市场以MoO3为钼产品的基础比较价格。其中以钼酸钠市场销量最大,三氧化钼是纯钼金属的原料,而钼金属是尖端工业等必不可少的金属,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越发展,钼的各种产品的需求量越大,钼工业的发展前景也愈广阔。
爵士在香港是什么地位1、港的那些被英女王封的爵士,都是英...
本文摘要: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父亲王兴的父亲是王苗,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
在网上平台嬴钱风控部门审核提现失败,网上被黑的情况,可以找...
本文摘要:废旧手机回收价格表烂旧手机回收价格如下:上门回收旧手机:...
东方明珠底下的别墅什么来头1、别墅位于东方明珠底部,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