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趋势,中欧趋势实时情况

2022-09-06 4:20:47 证券 yurongpawn

中欧趋势



本文目录一览:



自二零二零年来,中国和法德两国领导人多次进行电话联系,还经常在各种峰会如领导人气候峰会这种外交场合会面,联系颇为密切。在这些通话、峰会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肺炎以及中欧关系发展等重大问题。

中欧关系发展趋势一片向好,不断深化合作,建设多边主义。让人不由想起不久前的拜登欧洲行,拜登也在积极地与欧洲进行联系,那么拜登有一天会不会也与中国会晤,共同打造良好的发展关系呢?这个问题的解答,确实有难度。

拜登为什么不敢跟中国会晤?美国究竟会不会与中国对话?

大概是会的,只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拜登暂时还不会跟中国会晤,原因有二。

一是美国外交策略与美国国内两党的施压。从前几次的高层会谈,元首对话中也可以感受得到,美国看待中国,更多是以居高临下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在会谈中多次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与会官员的语气中透着一种“跟你谈是给你面子,提什么都得答应”的理所当然。

然而今天的中国并不接茬,所有无理的要求被中国一一驳回。美国对中国的外交策略,一直是敌对、压制。从各种名目的经济制裁,舆论攻势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居心。拜登上台后,对中态度看似缓和,实则是更迂回的方式在压制中国发展,比如寻找结盟。

上一次中美会晤之前,拜登便先后去了日本欧洲,且交谈的重要话题围绕中国,仿佛中国确实做了不义之事一般,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抓住中国的把柄,攒足对话底气。

二是俄罗斯会晤前车在前,对会晤结果没有信心。美国试图把俄罗斯的问题甩锅中国,挑拨中俄关系,却在俄罗斯那里碰到了钉子。前不久,为了阻止中俄结盟合作,拜登特意与普京会晤,会晤有有意无意表示俄罗斯正在遭受中国排挤,中国威胁到了俄罗斯,只有美国才是与俄罗斯并肩作战的队友。

美国可能忘了,正是因为美国的各种手段,才推动了前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是因为谁的战略打压,才步履维艰。美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然而普京并不接招,所以虽然完成了会晤,实际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的来说,美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思考清楚与中国的关系要如何发展,中国秉承和平外交政策,但美国对中国却是沿用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敌意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会晤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结果就像俄罗斯会面一样。不过,话虽如此,两个会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为中国和美国,都同处于和平发展的时代,中美关系更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哪怕特朗普大打贸易战,两国之间贸易依旧是密切联系,越是对抗,越要努力求同存异,寻找平衡点,否则,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

法德积极与中国对话,西方国家对中态度有变?

美国还未找到与中国相处的正确方式,其他国家却看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平等对话,找到共同努力的角度,共创美好未来。法国德国便是如此,作为欧洲的两个重要国家之一,这两个国家与中国的积极对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洲与中国的交好,这是为什么呢?

从欧洲的角度出发,这是因为欧洲对中国的合作需求进一步增强。这也是推动法国德国与中国多次对话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各国正在为恢复经济而努力,欧洲更是少不了与中国的合作。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202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将近6000亿欧元,中国更是直接超过美国成为德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同时,欧洲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可以说,中欧在经济方面的关系十分紧密,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中国在疫情时期的表现也证明了,中国是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所以,遭受疫情冲击的欧洲需要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当然这也是中国所期望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不过在此之前,拜登刚刚才结束了欧洲行,参加了欧洲的各种峰会,访问了许多欧洲国家,为什么拜登前脚刚走,法德就与中国接着对话呢?或许,这是因为美国在欧洲的可信度有所下降。

美国一直强调中国与欧洲是对立的,但实际上,中欧意识形态虽然不同,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冲突,与中欧合作带来的好处相比,一点点的意识形态差异并不能上升到政治对立的层面,美国是夸大了中欧差异。

而随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欧洲也越来越能看到,美国霸权所带来的限制,美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更是令人大失所望,日益高涨的感染人数以及不断下跌的经济数据,都让法德看不到清晰的未来。

各国离心,美国失势越发显现

法德与中国的积极对话,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发展需要的不是猜忌对立,而是相互尊重。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打压任何一个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国家,从前是苏联,后来是俄罗斯,再后来,变成了中国。到现在,欧洲国家积极与中国对话,美国失势似乎正在失去人心的路上,越走越远。

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统治精英在作祟。美国总是将自己放在战略最优位,“美国优先”不是一句空号,是美国待人接物的理念,无论何时何地,总要将美国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在和平年代不断挑起矛盾,无论是哪一种做法,都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其他国家,则都是美国登上霸权主义顶峰的垫脚石。欧洲亦是如此,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五眼联盟的团结大不如前,新西兰也跟美国渐行渐远。

美国失势第二点原因,在于美国不断开着历史的倒车,看不到全球化趋势,更看不到各国之间难以割断的联系。时至今日,美国还在做着霸权美梦,但是去美元化,多边主义的发展,世界多极化等等多种现象,都在昭示着一点:霸权主义不可行。

法德为什么转而跟中国交好,而置美国的面子与不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太擅长画大饼,比如,气候问题是全球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影响巨大,各国对此忧心忡忡。

但美国,碳排放年年超标,却不断在气候问题上指手画脚,而全球都在关注疫情发展的时候,美国只关注能不能借机舆论造势,以舆论的声音淹没中国。美国的种种做法,都是在逆发展潮流而行,欧洲会跟着美国这么做吗?

欧洲不会,深受美国压迫的民族更不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未来该何去何从,都取决于美国自己怎么选择。或许也会有个问题,既然美国都产生了顾虑,欧洲国家不担心中国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吗?

这种矛盾心态当然也会有,因为中国发展速度的确是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在近几年,从GDP对比也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追上了欧洲,还反超了欧洲。

中国不光作为世界工厂发展迅猛,对外投资也不断增加,对欧洲的投资更是直线上升,这种发展速度与欧洲的逐渐没落相比,欧洲很难不产生心理落差。要知道,就在一百多年以前,中国还是闭关锁国的状态,是被欧洲国家用洋枪大炮推开了国门。

但这些顾虑,都应该理性看待,如果仅凭着这一点心理落差,便要与中国对立,那无疑便是下一个美国了。中法德视频谈话无疑代表着中欧关系更进一步,当然,中欧之间的差异也是不能忽视的,而且对欧洲而言,中国威胁并没有完全消弭。

接下来要做的,是夯实合作基础,放大共识,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传递中国态度——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中国始终尊重各个国家,也期望能够在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合理处理摩擦。中欧之间的差异在观念,也在利益,意识形态毕竟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各有所别,自然,小小的摩擦也是免不了,但如何解决这些摩擦,是中欧可以认真考虑的事情。

最简单的方法——沟通,不断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避免战略误判,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合作。

对美国来说,既然能够将中国的发展放到威胁的层面上,便更应该清楚,双方实力已不再是从前的天壤地别,认真思考两国关系,或者说,认真思考与全世界的关系,大概能对美国未来的发展有所启发。




270005

03月03日讯 广发聚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广发聚丰混合,代码270005)03月02日净值上涨1.84%,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0999元,累计净值为5.8056元。

广发聚丰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563.61%,今年以来收益20.18%,近一月收益11.01%,近一年收益43.14%,近三年收益21.63%。

广发聚丰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8次,累计分红金额8.58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李琛,自2018年02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62%。

苗宇,自2018年02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62%。

邱璟旻,自2018年02月02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0.62%。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华测检测(持仓比例9.83%)、金域医学(持仓比例9.58%)、欧普康视(持仓比例4.98%)、深信服(持仓比例4.94%)、通策医疗(持仓比例4.69%)、博腾股份(持仓比例4.01%)、绿盟科技(持仓比例3.91%)、立讯精密(持仓比例3.78%)、安恒信息(持仓比例3.38%)、重庆啤酒(持仓比例3.32%)。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四季度,各指数整体表现较好,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上涨10.48%,沪深300上涨7.39%。区别在于各细分行业有所差异。主要原因是: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第一阶段暂告结束,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因此景气度较高且具备一定想象空间的电子表现较好,受益于5G推广带动需求回升的传媒表现也不错;第二,进入业绩真空期,以业绩推动的成长股前期涨幅较大,有回调压力,比如医药和计算机等,低估值板块表现更佳,比如汽车、建材和地产等。

四季度,本基金主要增持了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减持了食品饮料、交运等行业,调整了计算机持仓品种。

本基金四季度表现略℡☎联系:落后于基准,主要是重仓的医药、消费和计算机板块阶段性表现一般。本基金认为所持仓个股均是具有自上而下的行业逻辑的高质量成长股,阶段性表现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长期持续的获取超额收益。

本基金将继续坚持成长风格,主要配置方向是医药、消费和TMT科技类。标的选择着眼于中长期成长性,淡化短期业绩波动与股价波动,减少交易频率,力图为持有人创造更高的收益和更少的波动。




中欧趋势166001基金净值

随着反弹行情的持续,今年以来,大部分基金都取得了不菲的正回报,截至4月10日,主动股票型基金前十名单

除了易方达消费行业,是明星基金产品,夺得了2017年度的股基冠军。其他排名靠前的基金,都是一些新面孔。

譬如前三名的诺安高端制造、前海开源再融资主体、银华农业产业,之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年突然展露头脚。

在渠道的怂恿下,许多基民的眼球,都只放在新基金上。之前某网红基金一下子吸纳700亿资金,除了管理人之前持续优秀的业绩,渠道发挥了巨大能量。

许多投资者,对老基金,却不顾不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基金中,有没有业绩持续出色的产品呢?

当然有!

小编整理了主动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及偏股型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将最新净值(2019年4月10日),和上证指数在5178点(2015年6月12日)和6124点(2007年10月16日)的复权单位净值,做了比较。

统计数据显示,有1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不仅超越了5178点,更是超越了6124点。

它们是谁?废话不多,直接上表:(按成立年限排序)

基金代码基金简称成立年限2019年4月10日复权单位净值[单位] 元2015年6月12日复权单位净值[单位] 元2007年10月16日复权单位净值[单位] 元
160505博时主题行业1413.4213.046.17
162605景顺长城鼎益1411.589.396.21
270002广发稳健增长149.088.496.36
450002国富弹性市值128.006.834.12
519688交银精选137.557.195.53
202005南方成份精选A116.556.264.97
180012银华富裕主题126.234.222.78
040008华安策略优选114.633.502.86
161903万家行业优选134.283.903.40
519068汇添富成长焦点124.244.081.85
166001中欧新趋势A122.332.211.91

数据老揭工作室、WIND数据

从上表中看,这些基金的历任至现任基金经理中,不少都是持续带来正回报的优秀管理人,明星基金经理也不少。

简单举几个列子。

譬如成立年限最长的博时主题行业,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由明星基金经理詹凌蔚管理,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由明星基金经理邓晓峰管理。

詹凌蔚奔私较早,现任观富资产CEO,小编在好几次私募大会上,目睹过他的风采。

邓晓峰2015年才奔私,加盟高毅,成为炙手可热的猛将。

博时主题行业的现任基金经理是王俊,自2015年1月至今起任。

再譬如国富弹性市值的张晓东,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任职基金经理,当时他的六脉神剑,独步天下。可惜,不知何故,离职后,张晓东投身于文化事业,小编曾经在世纪公园某小区附近,见过他的身影。

接替张晓东的是另外一位“晓东”,赵晓东,2014年12月担任国富弹性市值基金经理至今,业绩也非常出色。

还有银华富裕主题的王华,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担任基金经理,这位富态的明星基金经理,早在2000年就加盟银华基金,属超级元老,目前担任总经理助理。

还有周可彦,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任职,被业内称为拿奖专业户,其中包括业内“最难拿到的奖”,晨星2018年度激进配置型基金。目前未知去向。

最后说说汇添富成长焦点的袁建军,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任职,现已是汇添富基金的投资总监,并且只管理专户。光亮的脑门,充满了智慧。

2009年7月至2014年4月任职的齐东超,是成名于奔私后,2015年大牛市前夜,当时他在底部重仓好几只成长股,其逻辑很简单,主营业务清晰的上市公司,其账上的现金,超过了自身的总市值。

虽然近几年销声匿迹,据传是因为踩雷乐视,被老板雪藏。但作为80后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依然值得敬佩。

总结:选基金产品,主要是选对人,选对基金经理,最重要。




中欧趋势实时情况

中欧跨境物流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么?何时才会过去?


作为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跨境物流经历太多挑战。物流延误、货柜涨价、用工涨价……


而2022年爆发俄乌冲突,也使中欧之间的物流大通道处于危机之下。中欧的跨境物流何去何从?掌链•第一物流网本期《跨境物流观察》分析中欧跨境物流形势。


一、中欧跨境物流阴霾:消费电商受困


1.电商合作情况

2021年6月15日,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后,再次宣称中国是欧盟的“系统性对手”。从“战略合作伙伴”降格为“系统性对手”,不得不说中欧合作的气氛已变。


然而,中欧经贸合作太深。尤其面对大流行,欧洲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在线购物。 跨境电子商务是双向向欧亚贸易通道注入客流的重要手段。


中国跨境物流交易额(2017-2019年)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1年三个季度,中欧跨境 B2C 电子商务就已经达到 1870 亿元人民币(240 亿欧元),同比增长 52.8%,与贸易总额下降 1.8% 形成鲜明对比。 . 虽然 B2B 行业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总量的 80% 左右,但其 B2C 份额继续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2021年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购买国外商品的中国客户达到1.3亿人。2019年,这个数字仅为8800万。


欧洲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的重要供应商。 2019年,欧洲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根据阿里巴巴去年双十一成绩看,中国进口的前十个国家中四个在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


2.地缘经济影响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政策的批评逐渐增多。期待已久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自 2013 年以来一直在谈判中,但希望渺茫。北京的呼吁没有阻挡欧洲政治气候下的供应链脱钩。最近的中欧峰会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


早在2019年3月,也就是疫情发生前一年,欧盟委员会已将中国从“战略伙伴”降级为“谈判伙伴”和“经济竞争对手”,甚至是“系统性竞争对手”。欧洲普遍认为北京正在破坏欧盟的全球外交、安全和经济利益。


同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高级代表宣布结束“欧洲天真”时期。德国工业联合会呼吁对中国采取更加自信和凝聚力的战略政策。


全球化通过延伸全球供应链增加了经济相互依存度。但这种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地缘政治竞争不复存在。总体而言,欧盟,尤其是默克尔政府,在从这个角度认识到中国所带来的挑战方面进展缓慢。柏林曾希望西方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关系最终将其政治制度转变为西式民主。但这种源自苏联时代一体化政策的德国叙事并没有成为现实。


2022年6月21日,美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正式生效,并进入全面执行阶段。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由此带来中国涉及疆棉的输欧服装,及欧洲服装品牌在华代工供应链都被明火执仗地斩断。


3.企业主体之难

目前,欧洲最大的货运代理之一 Kuehne + Nagel International AG 不接受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货物。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物流行业信息提供商 FourKites Inc. 的总经理 Glenn Koepke 表示,一些公司正在转向海运。


2021年7月,欧盟发布新政策,宣布取消对22欧元以下产品的进口增值税豁免,这直接影响阿里速卖通的交易规模。2022年4-6月,阿里跨境商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7%,而2021财年这一数据也是7%。


俄乌冲突与疫情因素叠加,使得许多大型港口的拥堵加剧,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而大流行引发的人力短缺也使供应链陷入困境。


阿里财报指出,“在6月份季度,来自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的整体订单量同比下降4%,主要由于欧盟增值税税规修改、欧元对美元贬值,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导致供应链和物流中断的持续影响,令速卖通订单量减少。”


二、需求主体“病变”:德法支柱不稳


据物流公司称,通过铁路将亚洲货物运往欧洲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而通过船运则需要一个月时间。但是海运仍然是最便宜的方法。据物流提供商DSV称,通过铁路运输集装箱的成本大约是海运的两倍,是空运货物的四分之一。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一些港口被封锁,但消费者对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需求激增,此时铁路为供应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贝恩公司在上海的合伙人 Helen Liu 说。她还表示,今年如果不使用铁路,消费电子产品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大。


新冠爆发促使中国对入境货物加强了控制,并对工人和司机进行大规模检测。本月早些时候,一长列卡车正在等待进入深圳盐田集装箱港,航运巨头赫伯罗特估计至少有 13 艘船出现延误。


(一)德国港口拥堵困局难解


到2021年,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去年11月曾警告称,与中国完全脱钩是错误的,这将对德国和欧洲造成伤害。但在美国等西方制造的新疆谎言中,德国政坛跟随美国对华遏制策略,并在供应链上寻求脱钩。


德国港口日益严重的拥堵可能会将汽车和家具等货物运往中国的时间推迟数周,随着德国海港公司中央协会 (ZDS) 与德国港口公司中央协会 (ZDS) 之间的最新一轮劳资谈判。这些都加剧了德国跨境物流的困境。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面临着严重通货膨胀,而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食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这种通胀正是谈判僵局的核心。工会呼吁为 58 个港口和码头的工人签订新的集体协议,每年进行一次基于通胀的调整。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资报价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工会拒绝了该报价。


能源和食品等基本生活开支的价格上涨已成为德国工人难以承受的负担,尤其是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工人而言。


物流问题和高度不确定性正在抑制德国对中国出口的前景。ifo 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福斯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德国汽车发往中国 Global trade)


事实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做出的尝试是一次“铁路革命”,为欧洲尤其是德国带来新的希望。但是2022年欧洲却因政治伊苏将它拒之门外。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的数据,2022年5月份,德国对欧盟以外国家,尤其中国的出口较上月增长1.1%,达到577亿欧元(610亿美元)。这要归功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但这一增长明显后劲不足。


为应对市场需求、日益加剧的脱钩趋势和持续的旅行限制,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不得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这加剧了中德跨境物流的难度。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会放弃跨境物流的努力。


但也有许多公司计划进一步投资中国,重点是新的生产设施、研发的扩展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进一步发展。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仍然充满信心,但是对中德政府间物流政策却充满担忧。


毕马威德国管理合伙人Andreas Glunz表示,在接受调查的德国公司中,49%的德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设施,47%的公司对物流的稳定表示担忧。


(二)法国跨境物流困境源于国内


(法国出口份额变化)


从 2014 年到 2022 年,法国对中国的平均出口额为 16.1009 亿欧元,在 2021 年 8 月达到历史最高点 23.62 亿欧元,在 2016 年 9 月达到创纪录的低点 10.78 亿欧元。


但是法国物流一直在拖后腿。多达 191 家法国公路运输公司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的运输量低于大流行前。超过三分之一的运输公司表示下降幅度超过 5%。


(法国马赛港口 internationalfinance.com)


首先,调查显示,法国 68% 的公路运输公司无意在未来 6 个月内增加车队。此外,5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招聘。


最严重的运输量下降发生在夏季之前,但承运商仍持悲观态度。根据法国最重要的运输协会 FNTR(法国国家运输联盟,法国最重要的运输协会)在2022年7 月份的数据,法国公路运输业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继续恶化。


然而,据法国日报《回声报》报道,分阶段实施的封锁导致许多商店、酒店、餐馆关闭,这在中法供应链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尤其是跨国贸易的 B2B 运输。


自夏季以来,该行业的乐观情绪因此消退。当运输商被问及他们今年达到大流行前水平的能力时,69% 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解答“否”。


三、“一带一路”能否解困局


欧洲已经受益于利用“一带一路”通过远洋航线交换产品和服务。中国跨国公司中远海运收购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51%以上的股权。


这个沉睡的港口已经成为一个海运枢纽,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将亚洲的海运货物连接到几个欧洲市场。此外,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减少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意大利也已经与中国合作以加强投资和商业联系。此外,他们还参与了涉及 Internet Plus 和其他新技术的数字合作。法国还签署了多项双边协议,以加强中法之间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欧班列飞速增长,亚欧大陆之间架起了新的“供应链之桥”。这样的事实背后,却是德国物流企业界长期的怀疑。“一带一路”长期以来在欧洲、德国被低估了,被批评式地对待。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中国是否以其基建和资金力量带动大型项目,最终获取全球竞争的优势。很少人关注到,德国的参与让自己的运输和物流行业受益。


根据迪卡侬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家大型跨国企业长期主要是靠海运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运回欧洲销售,传统的物流线路是从武汉运到深圳,再跨越重洋运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或荷兰的鹿特丹,清关卸货后,大约还要运200公里才能够到达迪卡侬在杜尔日的中央仓库,耗时一般41天。


目前从武汉直达杜尔日的货运专列从武汉出发,一路横贯欧亚大陆,耗时仅为20天,这比传统的海运方式快了一半,货物卸下车后距离迪卡侬的仓库更是只有一公里。欧洲是否还能享受这一成本红利,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菜鸟ehub Facebook)


菜鸟eHub无疑是”中国物流经验“在海外探索成功的先例。以跨境电商为例,一来,不是所有国家之间都有直飞航班,要通过多式联运能才能更高效将包裹送往其他国家;二来,物流数智化需要有实际落地场景。数字关务、智能算法、IoT设备等都能通过eHub这一综合物流枢纽为进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


简而言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将对国际航运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一举措使中国能够对其制造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他们现在已准备好在未来几年进行进一步的投资。


另外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中欧在包括芯片等高附加值科技产品主要依赖航空货运,而中欧跨境电商的活跃,带动服装、奢侈品、化妆品等依赖航空货运。不过,随着战事扩大,俄欧之间航空通道被断掉,空中塞车或将加大。


中欧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家电、汽车等工业品,很大依赖海运物流完成。俄乌战争几乎中断了黑海之间的海路运输通道,并拉高了运费。


中欧班列是近几年中国和欧盟国家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虽然乌克兰位于东欧,但中欧班列从规划和实际运营上看,经过乌克兰的路线并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铁路运输是否会像航空一样,欧盟国家关闭与俄罗斯之间的通道。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欧趋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欧趋势、27000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