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暴发户,中国暴发户现状

2022-09-03 21:18:14 证券 yurongpawn

中国暴发户



本文目录一览:




1、

中国“暴发户”留下世界第一烂尾楼


世界第一烂尾楼,如今挺立在中国的天津。


如果不是烂尾,这座建筑面积84.7万平方米的摩天大楼,将会创造多个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预期中建在116层,高度579米的“世界最高餐厅”;115层,564米高的“世界最高室内泳池”;它只留下了一个尴尬的记录——世界最高的烂尾楼。


2007年,香港富商潘苏通花了20.26亿元在天津买下一块地,在他的计划中,将投资700个亿,在这里兴建马球场、高档公寓、别墅、购物中心、写字楼等综合建筑群,而这个建筑群里最闪耀的一幢,就是完成后将达到597米高的摩天大楼——117大厦。


计划中,这座大厦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二高楼,世界第四,并创造多个世界纪录。


潘苏通是个“暴发户”,他想要建成的高楼,也跟他一样带着“暴发”气质。比如将层高设定为117层,就是对应《易经》里的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津是一座被水围绕的城市,属于阴,在这里建一座充满阳气的建筑,能够符合风水。



可是在2008年正式动工以后,直到今天,这座117大厦还没有完工,整个玻璃幕墙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空旷的建筑工地上,大门紧锁,无人打理,成为天津人人皆知的烂尾地标。


整个进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本来在2015年,这座楼就完成了建筑结构的封顶,潘苏通也砸了400多个亿进去,尽管比预期的工期要晚了许多,但至少看到了建成的希望。可没过多久就传来潘苏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他的两家公司股票暴跌,光看账面上,他的财富就在这场“股灾”中蒸发了800多个亿。


不过一向不看财富榜的潘苏通,并不在乎这些,他对


2016年,潘苏通终于等到了愿意给项目输血的“救星”,就是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中国信达”。信达拿了90个亿砸进去,说好三年后建成,卖了楼大家分钱。可三年过去了,117大厦还是烂尾的状态,别说分钱,连本钱都打了水漂,信达于是将潘苏通和他的公司告上了法庭。



2、

时代暴发户,到处留烂尾


潘苏通,1963年出生于广东韶关。13岁那年,他被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由继祖母抚养。然而在美国他并没有好好读书,连英语都说不流利。在美国混了8年之后,潘苏通连个高中文凭都没有混到,回到中国大陆,找了一份在机关单位开车的工作。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当时很多人钻政策的漏洞,从国外进口一些廉价的旧电器,然后将旧电器的零件拆下来,组装成新的电器,再贴上牌子,高价在市场上销售。


潘苏通当时就干过一阵这样的买卖,不过属于小打小闹,真正让他赚到第一桶金的,是通过关系结识了当时日本松下电器的一位高管,与松下电器达成了合作。


潘苏通靠着家族贷款在香港成立了“松日电器”,以代工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其中一款产品后来占据了当时全国9成的市场,至此这位连英语都说不流利的“海归”,摇身一变,成为了香港富豪,不久后还拿到了美国绿卡。



当上富豪之后,潘苏通的一些作风更加证实了“暴发户”的形象。比如在酒会上对着女明星一阵揩油,虽然说同样是追女明星,其他富豪的吃相就比他好看多了。



2002年,潘苏通收购英皇科技,将其更名为松日控股,公司MP3业务成功借壳上市。2008年,又收购了广益国际,此后更名为高银金融,这两家公司成为潘苏通的产业支柱。


凭借着在金融上的成功操盘,潘苏通一度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平时的圈子也是李嘉诚、杨受成、向华强这样的香港名流大佬。2007年开始,潘苏通决定进军房地产行业,对他想要来个“一鸣惊人”,第一个目标就是去天津建设597米高的117大厦。


结果这“一鸣惊人”的代价有点大。


股市上赚的钱,要“落袋为安”,不然都可以看作是泡沫。就在潘苏通为117大厦砸进去了几百亿建筑结构都完成封顶之时,他的财富也因为股市来了一个“过山车”。


2015年初的半年时间里,凭借高银地产与高银金融股价暴涨,潘苏通身家一度高1786亿人民币,一举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可没高兴几个月,高银地产与高银金融两只股票,突然断崖式下跌40.91%与43.34%,潘苏通一天时间财富缩水800多亿港元,而在福布斯实时更新的富豪榜上,其排名转瞬从第21名滑至66名。


在股票暴跌的第二天,潘苏通还斥资25亿港元买了一栋豪宅,跟李嘉诚做起了邻居。似乎是在对外回应自己的财力没有问题。



可是117大厦却是在此时没有了资金进来,项目的预售效果更只能用“凄惨”来形容,原本等着将周边的豪宅、高级公寓预售出去回款,结果几年来只卖出去了12套。因为这块地周边全是工厂和荒地,又是在天津的滨海高新区,很少有人会在这里买房子。


巨大的资金压力,让117大厦工程只能暂停。


同时按下暂停键的还有广州黄埔区的松日总部大楼。在拿下天津项目的四年后,潘苏通又来到了广州,拿地拿项目,宣言要“打造广州东部新地标”。于是,一座建筑面积18万平米的“松日总部大楼”在2012年正式动工,但它的结局和117大厦一样,在2015年潘苏通的股价暴跌之后就陷入了烂尾状态,一直至今。



尽管在中国的一南一北都留下了两座巨大的烂尾工程,但对潘苏通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没有动摇他继续进军房地产行业的决心。只不过这一次,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发财宝地“香港”。


2018年4月,潘苏通以总价64亿港元的价格,买入香港九龙何文田常盛街一地块60%的股权。不是说潘苏通的资金链出了问题吗?他哪里来这么多钱买地买楼呢?


潘苏通手里,还有2011年在香港以32亿港元买下地皮,历时5年建好的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整座大厦总楼面面积共90万平方呎,包括超甲级写字楼约 80万平方呎和餐饮约10万平方呎。



潘苏通在2018年将这座写字楼抵押给了自己的邻居李嘉诚,获得约102.3亿港元贷款。十个月后,还清了李嘉诚的贷款,赎回了楼,但随即又再楼抵押给了德意志银行,换取68亿港元融资。


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潘苏通玩得炉火纯青,尽管账面上显得捉襟见肘,但不妨碍他在无数杠杆之间游走。


截止2020年6月底,高银金融流动负债净额约56.89亿港元,加上银行及其他借贷共约158.49亿港元,而其手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及银行抵押存款不过3730万港元。


或许有的富豪真是应了那句话:“能欠钱也是一种本事,只要钱欠的足够多,那也是一种成功。”


3、

摩天大楼诅咒,

谁来为疯狂买单?



1999年,德意志银行研究主管安德鲁·劳伦斯提出了著名的“摩天大楼诅咒”。大意是说: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过度投资引起了泡沫,终会有破灭的一天,而摩天大厦建成的那天,就是经济衰退的开始。


这个“诅咒”,可以用来验证过去发生过的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危机。


1910年的美国银行业大危机,就发生在纽约新加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落成之后;最著名的是193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正是纽约帝国大厦落成;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建成,隔年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8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落成后,全球股灾……



人,似乎在拥有财富和权力之后就会无限膨胀,想要建成世界第一高楼,想要站在世界的最高处俯瞰芸芸众生,想要做“天上人”。


于是,在财富泡沫最严重的时期,花不完的钱就会被用来建造高楼大厦,对未来的过于乐观,让富豪们甘愿冒巨大风险去给自己的财富加杠杆。


1991年,29岁的史玉柱在珠海成立“巨人集团”,立志要做中国的IBM。既然都是要做世界巨头公司了,自然要盖座大楼来威风一下。


于是1994年,史玉柱在珠海盖起了巨人大厦。这座原本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15层总部大厦,在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下,最终变成了计划总投资12亿元,总楼层高达78层的“中国第一高楼”。


结果3年后巨人集团的资金链断裂,“中国第一高楼”也仅仅只打了地基,成了巨大的烂尾。


巨人大厦如今沦为垃圾场


史玉柱后来说,“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鬼地方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决策失误,也是我的伤心地。好大喜功,我真是昏了头!”


大佬们可以靠着各种手段套现立场,照样开豪车住豪宅,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留下的这么一大块烂尾,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又要谁来为他们的“疯狂”买单呢?


我是异史君,欢迎关注华人志,记录500年华人传奇




工银添利

李惠敏 中国证券报·

资料显示,工银招瑞一年持有混合是偏债混合型基金,股票资产占比不超过30%,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基础上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力求增厚收益;在资产配置策略上,将权益资产比例维持中性水平,并根据估值和市场风格切换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债券部分维持中性久期。

据悉,工银瑞信基金“王牌固收”团队汇聚了杜海涛、欧阳凯、何秀红、赵建、郭雪松、张洋、陈涵等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旗下成立时间满十年以上的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均实现翻倍。从收益率来看,工银添颐债券A、工银增强收益债券A、工银双利债券A、工银添利债券A、工银四季收益债券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75.30%、155.66%、121.04%、124.88%、106.22%;从同类排名来看,截至2021年末,工银纯债债券A、工银银和利混合近一年净值增长率均居晨星同类排名前十,工银纯债债券A、工银双债增强债券(LOF)近三年年化回报均居晨星同类排名前10%,工银添颐债券A、工银四季收益债券近十年年化回报则均居晨星同类排名前十。




中国暴发户形象

《心居》里有这样一个桥段。

身价数十亿的展翔,为了摆脱自己暴发户的形象,特地请了老师进行一对一英语教学。

这一天,老师把教学地点选在了一家米其林三星的豪华餐厅里,美其名曰教展翔学习用英文点菜,实则是想假借“教学之名”蹭一顿大餐。

点菜前,展翔开了个玩笑:“我交这点学费,你还请我吃这么贵的饭,谢谢啊。”

一句话立马让老师目瞪口呆,仿若遭受了晴天霹雳,菜单拿在手里都烫手似的。

然而就是这幅小人嘴脸,下一秒就变得“倨傲”无比。

为什么呢?因为展翔要了一份“四分熟”的牛排。

此时的老师一下子就从一个口袋拮据、吃不起米其林的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上等人,因为他知道牛排熟度只论一、三、五、七和全熟类型五种。

虽然碍于展翔的财力,他没有当场下这位学生的脸,但看他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此时的他似乎比亿万富翁展翔还要“富有”似的。

这个情节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三十而已》里顾佳的那套“low tea”:

即使你在太太团里拿着最贵的爱马仕,但你喝下午茶分不清该用高脚桌还是矮脚桌,那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是低人一等的。

虽然以上这两个情节都发生在富豪身上,但其实这种“礼仪焦虑”已经在向全社会蔓延。

当编剧们想展现一个人没见识时,总会有一个去西餐厅的情节,然后就会出现切牛排时把盘子拉得吱吱叫的经典场景。

不管是富豪还是平民,潜意识里似乎都有了这样的一个共识:不懂那些繁琐的礼仪,就是“人下人”。

于是,各种各样的礼仪课应运而生。

打开视频网站,各种标注着“贵族”的视频一下子就映入眼帘。

例如:“学会这套英国皇室礼仪,让你应对全球最顶级的社交场合”;

“你一定要学的贵族礼仪步伐”;

甚至还有“贵族养成记”;

打开这些视频,你会发现你的走路姿势是错的、拿餐具的方式是错的、甚至连呼吸都是错的。

你可能会觉得,真有人会想学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东西吗?

还真有!

TikTok上有一名叫做Lucy Challenger的博主,她所更新的内容就是教人们如何优雅地生活。

不过她所理解的优雅不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是具化到了一言一行。

例如:提子不能一颗一颗摘着吃,因为不优雅,而是要用刀叉先从茎上切下一颗,然后再把它一分为二,缓缓送入口中,这才是淑女应有的体现。

吃香蕉直接剥皮吃,在她眼里也是普通人才会做的事。

她认为正确做法,应该用刀叉切去香蕉的两端,然后缓缓划开它的外衣,把果肉切成小段,最后再用叉子叉起送入口中,这才是一个上层人士该有的吃法。

那么这位lady是怎么吃米饭的呢?只见她用叉子抵在米饭上,然后用刀背轻轻地推了一勺米饭到叉子的背部,最后才优雅地吃下了这口米饭。

说实话,在她举起叉子送饭入口的过程中,番茄君真是提心吊胆,生怕她会把饭给撒了。

还好评论区里有人和番茄君一样,都觉得用叉子吃米饭过于矫揉造作了,勺子不香吗?筷子不香吗?

不过,你觉得矫揉造作,可不代表别人也这么觉得。

美国时尚巨头“GQ杂志”曾拍过这样一部时尚感满分的纪录片——《金光闪闪的王朝》。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名叫何佩嵘的女性在亚洲开设培训班的故事。

这个培训班不教语文、不教美术,专门教贵族礼仪。

什么是贵族礼仪呢?和上文提到的lucy一样,何佩嵘也会教你如何用刀叉吃香蕉,用刀叉吃生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传统的插花、瓷器品鉴、日常穿搭等课程。

而里面最有意思的课程是教学员读对那些世界名牌的名字,会一字一句地教你怎么读“GUCCI”、“Prada”等品牌名。

当然,贵族礼仪也要匹配贵族的价格。

课程分已婚女性的课和未婚女性的课,前者一个课程12天收费1.6万元,后者一个课程10天收1.3万元。

但哪些人会选择上这种课呢?

何佩嵘说她的学生们十年前就开始买爱马仕了,如今对于生活的追求已不止停留在俗气的物质上,而是追求高雅的品味。

何佩嵘还说:“中国人现在需要这些。”

和何佩嵘想法一致的人有很多,在上海,这样的课程更是屡见不鲜、收费也不比何佩嵘的便宜。

有媒体报道过此类课程——4小时的西方礼仪课就要收费2688元,孩子们小小年纪就会穿上晚礼服,然后学习各种用餐礼仪,贵族仪态。

这样的礼仪课真的是必要的吗?不见得。

当有钱人们嚷嚷着要挤进上层社会,进军贵族的时候,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别说是礼仪了,连最基本的礼貌都还没学会。

每年开着豪车违反交通规则的新闻层出不穷,富二代拼爹、嚣张喊话的丑闻更是不绝于耳。这些人在学习礼仪之前,更应该学的是“做人的道理”。

就像娱乐圈近几年频频塌房的各种豪门公子、公主们一样,他们表面光鲜,一举一动都透露着贵族的精致感,但背地里却干着偷税漏税、欠钱不还的勾当。

这样的人,哪怕用叉子一粒粒地吃米,也和贵族没有丝毫的关系。

对于普通人而言,追求这种表面化的礼仪同样没有必要。

不知道牛排没有“四分熟”很可耻吗?不会用刀叉很可耻吗?其实我觉得不会,只要你举止礼貌,也没有人会笑话你不会用刀叉、分不清牛排得几分熟?因为都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罢了。

在番茄君看来,并不是用筷子吃饭就比刀叉吃饭的低,也不是走两步路就是皇室中人。

嫁入豪门后的郭晶晶,出门背的是几十块钱的帆布包,用2块钱的头绳,给孩子买的是100块一套的地摊货,但她每年却花大量的时间和钱做公益。

谁会说她麻衣粗布的样子低廉吗?并不会,大家只会说她的善良很高贵。

还有韩红,舞台之外总是穿着低调,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基金会,有她奔赴在抗灾一线的身影。

谁也不会觉得她劳累而苍白的脸失态,谁也不会因为她总是穿着志愿者的衣服就说她低人一等。

再看看周润发夫妇,跑完步在路边摊买个卤味还要和商家讨价还价,然后省下来的钱打算全部裸捐。

你会说他们砍价的样子很“小市民”气吗?会觉得他们不够高级吗?

所以,不要神化礼仪,真正可贵的从来不是礼仪,而是你的品行为人。

家长们其实懂得内在美才是真美的道理,但他们依然愿意花大把金钱送孩子们去学习这些礼仪课,其实更多的是虚荣心在作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们就希望通过用这种直观的途径来突破所谓的阶层。

但其实,有些做法可能会害了孩子。

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就被灌输low tea是给富人吃的,女仆只配吃high tea,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从小就会带有比较心理,会容易养成唯物质论的心理。

其实在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年龄,不如好好地带孩子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正面的世界观。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哪怕不知道吃西餐时该先用哪把刀叉,也一定会成长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阳景)




中国暴发户现状

■点击右上角【关注】“贾素飞征地拆迁律师”头条号,私信回复“咨询”,即可享有一对一法律服务咨询。

■征地拆迁律师四有新标准:有专长;有态度;有口碑;有人情味

宏宝儿 ,公号:一个有点理想的小

这段时间在参加组织部的“寻找最美社区干部”,每年一发,在最热的时候,我依旧再次晒成了黑孩子。

我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真切的机会走进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当我看到因为拆迁分得几百万甚至更多补偿款和房产的人,在物业公司打工,或者维修下水道时,我有些震惊,难道这就是我们以为的暴发户的生活?

(嗨,谁没有幻想自己一夜暴富过!)

(分享图片:亲贤村夜景)

请原谅我这种没有恶意的狭隘,我以为,有如此经济条件的人,应该是做着生意,当着老板数钱,而不是这样辛辛苦苦去赚钱。

采访中,一位在社区工作的小伙子对我说:“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现在成家了,也就想着回村里吧,社区一个月挣2000多块,工作也挺有意义的。”

我去过这个小伙子家,长风街上的住宅小区,南北通透,格局好房子大,那叫一个敞亮。他的说法是,现在分的房产都有人住,也不存在能卖房换钱,守着这么一块黄金地段的住宅,过的无非也是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拆迁究竟诞生了多少暴富者?

最先让我震惊的是,太原城中村彭村拆迁,280户拿到了4.16亿拆迁赔偿款。房子大的老住户捧着到手的一麻袋又一麻袋钱不知道该怎么花。

70岁及以上的人拥有了这些钱,几乎等同于一个数字,他们不会立即改变自己的生活,这钱也会顺理成章到了子女手里,他们是金钱的获得者却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运气好,这钱能和和睦睦分给子女,自己也留一点儿,一个听着心里能有安全感的数字;如果运气不好,原本安生的家就要因为钱而分崩离析了。

50到60岁的人分到钱,基本上会把钱看得很紧,老老实实存银行。

他们是吃过苦的一代,能保持本色,尤其子女没有成家,或者刚刚成家,还需要老人扶持或照应,这些“责任感”更是会鞭策他们把钱慎重地保管起来。

40-50岁的人,还处在需要被人抬举,或者证明自己混得好的心态,可能会乱,加上若是有人盯上你的钱,那极有可能是***吸毒,家破人亡。

20-30岁的这帮人,最会挥霍,也不找工作(我们指少部分人),还有的嫌工资低把工作辞了,天天呼朋唤友、吃喝玩乐,过起享乐的生活。

天上掉下这么多钱,该怎么造?

我的一位老师之前开酒吧,那地儿我也去过,装修很奢华,进去以后我就晕头转向了,尤其那音乐一打开,震得脑仁生疼。

太原市城中村拆迁的时候,滋润了好多酒吧。有许西、亲贤村的拆二代过去消费,一把一把撒钱。

这帮人这么造呢?老师说,有一个拆二代,不到30岁左右的样子,穿着花花裤子,板鞋,阿玛尼和古琦,一看那打扮就是刚从***赌回来,周围跟着的马仔也都一个样儿。酒吧喝酒,每个台的客人都送一瓶,场地里喊麦的主持人会特意强调一下是几号桌的客人送给大家的,这样脸上倍儿有光,一晚上造几万轻轻松松。

还有的,不停地要酒,任何人喝他一瓶啤酒,现场就给100块钱,这种冤大头很受酒吧服务员的欢迎,每次这家伙一来,服务员们就一窝蜂过去喝酒,谁还喝不了2到3瓶啤酒,轻轻松松300块到手。一晚上消费个7、8万,根本不眨眼睛。


拆二代都挥金如土了,为啥还不受人待见?

老师讲了一个事儿。

说清徐的一个拆二代来太原酒吧消费,既没素质还没见过世面,酒吧那么吵,喊叫不上服务员就使劲砸桌子,硬把大理石桌子踹坏了。

这种人还脾气贼大,特别容易生事儿打架,酒品不好,一不咋就叫人过来壮胆。但是这种人往往讨不着便宜,会叮咣二五挨揍。

会玩的人,在酒吧怎么叫服务员?手机屏幕按亮了,冲服务员晃晃;或者,打火机打着冲服务员示意,反正靠嗓门的喊的,会被鄙视。(话说,我也是今天才知道~)

钱那么多,怎么就一下没了?

酒吧消费只是挥霍的冰山一角。很多时候,这些暴富起来的人就被忽悠到***去***了,以免费旅游或者看美女的名义,然后被人忽悠,不断地赌,堵得没钱了,就有人主动提供洗码服务。

(洗码,就是境内如果有人到******,但不方便带现金,就会找到******专门负责“洗码”的人,***就会根据他的信用等级,直接给赌徒提供相应金额的筹码。洗码在***是合法的,用港澳通行证就行。很多大陆人在***洗码,资加小费可达10000元。来自百度搜索~)

事实上,只要拆到哪儿,就会有这种人或者***公司跟到哪,专门接近这些一夜暴富的人,套近乎忽悠,任你有多少钱,也是经不起赌的。

赌成穷光蛋,无非是回到原点,重新打工挣钱,但是还有不幸的人沾染上了毒品,那可就掉进深渊了。

城中村那位社区干部小伙儿告诉我,因为暴富沾染毒品的,在太原有的是,不过现在国家鼓励举报吸毒贩毒者,在某些程度上,也遏制了这些人群。

多数拆迁户,会怎样生活?


一夜暴富到处挥霍者始终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实过日子。只不过,过去是骑着电动车去打工,现在是开着车去打工,有十几万的车,也有宝马这种拉风车。

大家可能会惊讶于千万富婆扫马路,开着宝马当保安。其实,这都是有根源的。

城中村的居民在最早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慢慢地随着城市化,他们盖起小院儿,靠出租房屋收租金为生,这笔收入很可观;村子拆迁之后,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房屋,即便分到了巨款和多套房子,一般人都会保守存起来,不会挥霍,所以就出现了守着巨款打工的现象。毕竟,要学会跟着社会的变化来生存。

不过,这当中,也有很多励志创业者。

比如,我采访时就了解到,有几个小伙子拆迁以后分到了很多钱,也觉得躺在家里无聊,又不愿意去打工,所以就干起了水果销售,几个人合伙干,干出了名气,挣到了不少钱。

他们中的很多人不管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都选择了脚踏实地的生活,他们甚至不愿提及自己是拆二代。

默默地走好脚下的路,胜过一切短暂光华的炫耀。一夜暴富能带来物质上的丰富,却带不来精神上的成长或地位上的改变。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才是传统中国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吧。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点赞、评论和转发;给小编加鸡腿、鸭腿、鹅腿。◆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平台所有;若来源标准错误或者侵犯你的权益,请请联系删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暴发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暴发户、工银添利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