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519994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2019.12.23-2019.12.29)
【本期摘要】
本周银行共发行1834款理财产品 环比减少227款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8% 与上周一致
交行、中行及浙商银行的产品发行量位居前三
东亚中国4款产品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达5.25%
评级榜:兴业银行“结构性存款95109498”排首位
【要点解读】
本周(12月23日至12月29日)共有228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834款(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结构性存款等),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维持在4.08%,与上周一致。在分析人士看来,年末流动性偏紧,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翘尾情况属于意料之中,不过预计到年初将会有所回落。
【市场全景】
1、理财产品发行量1834款 较上周减少227款
关于产品发行量,本周发行银行数量较上周减少21家,对应的产品发行量也较上周减少227款。产品平均期限达173天,环比上周增加2天。此外,本周共有2315款理财产品到期,涉及264家银行。
2、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排名前十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从发行量排名前十的银行来看,4家来自国有银行,共计发行351款;5家来自股份制银行,共计发行313款;1家来自城商行,共计发行34款产品。
具体来看,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及浙商银行位居理财产品发行量前三名,其中,交通银行发行141款产品,较上周减少1款;中国银行发行114款理财产品,较上周减少36款;浙商银行发行105款产品,较上周增加51款。从产品的增减变化来看,华夏银行较上周减少了73款产品,降幅最大,而浙商银行增幅最大,较上周增加了51款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率】
1、各期限的理财产品周均预期收益率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本周有3款7天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7-14天期限的产品共有34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59%;14天-1个月期限的产品发行24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61%;1-3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303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3-6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76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4%;6-12个月期限的产品共发行556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1%;12月及以上期限的产品共有124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4.28%。
2、各银行产品平均预期收益排行榜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通过对228家银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进行排名发现,位居前十的银行中7家为城商行、2家股份制银行、1家外资银行。
具体来看,东亚银行中国发行的4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5%;中原银行发行的10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交通银行发行的141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5%。
3、不同期限预期收益率之最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从不同期限的预期收益率之最产品来看,产品收益类型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其中,泉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享盈周周滚动(2019-12-27)”,投资期限为6天,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5%。7天至14天期限以内,兴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周二款84415702(2019年12月26日)”,投资期限为7天,投资门槛为30万元,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9%。
1个月至12个月之间三个期限段的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均来自交通银行,不过有两款产品属于私银产品,投资门槛较高,到期收益率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而招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焦点联动117905”以5.92%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据了12个月及以上期限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产品本身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因此收益部分不一定会达到5.92%。
【投资分布】
1、保本固定型占比3.82% 较上周增加0.38%
本周,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72.36%,较上周增加0.89%;保本浮动型产品占比16.74%,较上周减少2.18%;保本固定型占比3.82%,较上周增加0.38%;其它类型占比7.09%。
2、北京市发行397款理财产品 位居第一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北京市本周发行397款产品,较上周减少16款;浙江省发行120款产品,较上周减少61款,排名第二;江苏省发行113款产品,较上周减少3只产品,排名第三;而天津市、山西省及上海市相对靠后,分别发行38款、34款、30款。
【独家排行】
1、本周产品预期最高收益前十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2、本周产品评级TOP10
以上数据巨灵财经数据&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相对2022Q1,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FOF基金经理预估净增持数量最多的三只基金分别是富国价值优势、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长信金利趋势A,预估主动增持规模最大的三只基金分别是汇添富医药保健A、交银施罗德持续成长、易方达供给改革,这六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分别是孙彬、刘旭、高远、郑磊、何帅、杨宗昌,本文首先针对这六只基金简单梳理一下数据。
数据国信证券
这6只基金的概况如下,从基金的类型来看偏股混合型有4只、普通股票型有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有1只,其中杨宗昌的基金是晨星三年5星基金。单位净值情况各位读者自己看表吧。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6位基金经理的上任时间、任职回报情况见下表。按照基金经理上任的时间来看,最早上任的是2015年的刘旭,然后是2018年上任的何帅、高远,最后是2019年上任的郑磊、杨宗昌、孙彬。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最晚上任的是2019年5月23日的孙彬,以他上任的这个时间为起点,六只基金的业绩走势如下,三年多基本都做到了翻倍,最差的是郑磊的医药主题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也达到了94.85%。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从机构占比来看,由高到低分别是70.21%(刘旭)、65.18%(何帅)、52.93%(孙彬)、39.89%(高远)、38.84%(杨宗昌)、26.04%(郑磊),都不算低,都可以说这六位基金经理都是机构相对比较认可的基金经理。
数据Choice数据
从单只基金规模合并值及基金经理在管总规模的对比来看,高远、刘旭在管总规模不足100亿,且高远很明显只管理长信金利趋势A(519994)这一只基金。
从数据来看,FOF基金经理看中的这六只基金机构占比不算低(最低的26.04%),但是基金规模合并值不算小,最小的也达到了39.31亿元,最大的达到了90.03亿元,并没有选择“小而美”的基金,这一点还是值得重视。
因为对高远不算太熟悉,所以本文接下来聚焦长信基金高远,简单展开一下数据。长信金利趋势混合A(前端:519995 后端:519994),基金经理高远,2018年8月30日上任,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8日,任期回报148.74%,年化回报26.34%,同类排名137/2089,很不错的业绩。
从简历来看,高远博士基金经理年限5.60年,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长信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监,持仓风格偏大盘混合型+大盘成长型。前十大持仓集中度33.58%,持仓相对比较分散。
查询2021年的基金年报,高远持有长信金利趋势混合A合计50-100万份,不过这只基金的单位净值不高,所以即使至今份额未发生变化,持有的总金额不算高。
在2022年二季报中,高远说,“2022 年下半年经济有望回归到潜在增速的水平,因为我们看到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先做了降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也做了鼓励。市场上行的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的改善。随着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企业盈利的改善可能会比大家想的强硬一些。三季度的这个改善幅度应该会比较强,有点类似于 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今年下半年走势仍然可以期待,企业盈利改善有利于 A 股市场呈现上行趋势。由于我们对市场略偏乐观,在配置上,我们会增加顺周期行业的配置,而对于成长板块,我们会考虑业绩增速和估值的匹配度来进行配置。”前十大重仓股二季度均没有增持,适当减仓了茅台、纳思达、通威股份和朗新科技。
最后参考长信基金高远的一些数据,全市场筛选拉取一些数据:要求基金类型是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三种,机构占比大于20%,基金经理在2018年8月30日(含)之前上任(大于等于1441天),2018年8月30日至今区间涨幅大于120%,基金规模合并值大于2亿元,满足要求的有162只基金,如果要求区间夏普比率大于1.10,卡玛比率大于0.90,多份额保留A类,满足条件的只有59只基金。
这59只基金按照区间卡玛比率由大到小排序如下,缪玮彬、林英睿、綦缚鹏、杜洋、李玉良、孙晟、王君正、祁禾等排名靠前。区间卡玛比率=区间年化回报/区间最大回撤,说明这些基金经理的基金回报高、最大回撤小。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还是按照上表的顺序,展示5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回报、基金经理年限、任职基金数量等信息。除了高远在榜单上,文初提及的六位基金经理还有刘旭也出现在了榜单上。信息量比较大,各位读者自己仔细看,都是最新的数据。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如果要求区间回报大于200%,夏普比率大于1.30,卡玛比率大于1.20,则只有八位基金经理符合要求,分别是缪玮彬、祁禾、杜洋、唐晓斌、神爱前、周雪军、李晓星、周海栋。
数据Choice数据,数据截至2022年8月8日
声明一点,我的文章基本是我的梳理笔记,我不对读者推荐基金,我只客观展示一些基金数据,如果您因为我的文章而买入基金,决定都是您自己的,挣钱了是你的实力,亏钱了也别怪我。当然,我打心底希望您能挣钱。
信息量都在文中,本文仅是个人投资思考和阶段性梳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日,全市场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00486只。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1.60%,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1.48%,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14.38%,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1.17%,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0.32%。
投资性质方面,固定收益类产品占绝对主流,占比90.96%;混合类产品占比6.29%;权益类产品占比0.7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占比0.03%。
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
汇华理财混合类产品榜单登顶,兴银理财3只产品上榜
截至8月2日,在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产品近3月业绩榜单中,有7家理财公司的产品进入前10,分别是光大理财、汇华理财、建信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和招银理财。其中兴银理财上榜产品最多,有3只,光大理财有2只产品上榜,其余理财公司各上榜1只产品。
从收益表现看,排名前3的分别是汇华理财“汇泽灵活配置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以及兴银理财的“兴合汇中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兴睿全明星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近3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4.76%、14.16%和13.70%。信银理财的“中信理财之睿赢定增稳健24月周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紧随其后,近3个月净值增长率为13.28%,与第3名接近。
前三甲产品中,近3个月最大回撤幅度最大的是榜首汇华理财“汇泽灵活配置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最大回撤为3.69%。在近3个月年化波动率方面,则是兴银理财“兴睿全明星1号混合类净值型理财产品”波动率最高,为年化14.87%。
建信理财上榜产品近3月回撤最小
上榜产品中,近3个月最大回撤和近3个月年化波动率最低的,为建信理财“私行专享‘恒星’多元配置混合类最低持有18个月产品”。近3个月最大回撤为0.91%,近3个月年化波动率为3.31%,显著低于其他上榜产品。该产品近3个月净值增长率为7.30%。
据建信理财该产品《2022 年一季度投资管理报告》,建信理财私行专享“恒星”多元配置混合类最低持有18个月产品成立于2021年11月19日。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产品规模为6.78亿元,杠杆水平符合监管要求。
截至一季度末,该产品穿透后的主要投资类别及比例为现金及银行存款9.98%,同业存单6.61%,债券49.44%,权益类投资20.48%,公募基金12.53%等。
针对一季度市场情况对产品的影响,管理人在前述投资管理报告中表示,“产品中所投的权益类资产,在今年1季度面临较大幅度的回撤,对产品净值拖累显著。当前组合中权益资产配置的方向为专精特新、港股非平台成长股、黄金、券商等,组合紧密跟踪所投标的的行业景气度、盈利情况,保持组合整体估值相对合理,个股集中度较低,规避高估值抱团股,目前组合权益头寸风险收益比较好。”
近日,市场上“固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跳涨”现象,多款理财产品5月份以来收益率表现亮眼,普遍超过4.5%。甚至有的国有大行理财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
对于收益上涨原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跳涨”
具体来看,以工商银行推出的“鑫尊利365天持赢固收类开放式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最近一个月(2022年4月26日—2022年5月26日)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2.47%,风险等级为R3型(中等风险)。
从产品的说明书来看,上述产品最近六个月(2021年12月17日——2022年5月24日)年化收益率还是-1.89%。
另外,该行推出的“鑫尊利”系列其他几只“固收+”理财产品5月份收益率也普遍表现亮眼。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预计5月份信贷缓慢复苏,但难现大幅好转,6月份市场或将有明显提振,二季度末社融同比增速或将上行至10.6%,全年社融高点或将出现在三季度,最高值有望突破11%。配置策略上,融资需求逐步修复或将抬升利率中枢,长期来看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会逐步显现。
破净理财产品大幅减少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市场共存续27791只理财产品,其中1416只产品净值低于1元,破净率占比为5.1%,较4月末的7.05%明显回落。
此外,多家理财子公司对旗下产品发行规模上限进行了上调。例如,5月18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招睿金鼎十八月定开3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规模上限由2亿元调整为5亿元。
不过,对于后期银行理财产品能否保持收益高涨的态势,多数业内人士保持较谨慎态度。
薛洪言表示,由于市场磨底通常一波三折,不会一蹴而就,故而权益资产短期内大概率仍会向下调整磨底,带动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下行。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由于A股处于底部位置,中长期向上趋势确定,此时买入配置权益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中长期持有有望获得不错的收益。
在明明看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全面回升是之前受到各类不利消息影响导致净值大幅回撤的超跌反弹,未来走势如何还要根据权益和固收市场的情况来判断,而且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获得稳健收益,因此收益持续高涨的可能性不大。
(编辑 孙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519994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